让甘甜流进百姓心中 泸州泸县城乡统筹推进全域供水

12.12.2013  16:47

   四川在线消息(向晓鸿 夏廷贵) 泸县是典型的百万人口丘陵农业大县,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蓄水骨干工程少,农村群众饮水难、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泸县坚持规划引领、国家主导、项目推动、群众参与原则,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新建集中供水站47座,管网延伸92处779公里,解决了76.7万人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喝上了安全、卫生、放心的自来水。

   审视度势,果断决策

  由于泸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调蓄工程少,十年九旱,缺水严重。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已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水量不足,天干年份更得不到保障。

  “兆雅供水站从不到30万方的小(2)型水库取水,只能满足半年供水,一到夏天就限时供水。”提起原来兆雅场镇的自来水,居民游私有一脸的无奈。至2011年底,全县仍有31.7万人农村人口饮水不达标。

  “安全饮水工作是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民心工程,如果老百姓连最基本的安全水都吃不上,那么我们有再高的GDP都等于零。”泸县县委书记郭庆简短的话语掷地有声又语重心长,要求各级各部门重新审视县情、水情,务实解决群众安全饮水的实际困难。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多次专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经过全面分析,科学论证,2012年3月,泸县果断地做出了加快实施“四线”供水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吹响了三年再攻坚解决群众饮水难的号角……

   城乡统筹,构建全域水网

  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村村通达自来水”的总体原则,结合泸县地形地貌、水源工程分布、以及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现状,确立了城乡统筹、推进全域供水的新思路,该县实行“大水厂覆盖为主、分散打井为辅”的建设方式,站位全局,打破区域之间、流域之间的界限,统一配置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大手笔规划宏大的“四线”集中供水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全县的供水管网。

  ——在东线,充分利用长江水源充足的优势条件,在长江临港工业园区码头上游新建神仙桥集中供水工程,可解决工业园区和5个乡镇1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中线,通过东线供水工程管网延伸,解决中线5个乡镇1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西线,以两座小(1)型水库为水源,通过新建潮河集中供水站,解决泸县西部3个乡镇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在北线,以桐子林小(1)型水库为水源,以及集雨面积达到3000km2的濑溪河为备用水源,通过喻寺、嘉明供水站管网延伸,解决北部两个乡镇3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建设,打造民心工程

  泸县县委政府自我加压,破解瓶颈,严把质量,加快推进,让这一民心工程早日惠及千家万户。

  首先建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农村安全饮水工作领导组,制定了县级领导联系饮水安全建设项目责任机制,明确了具体的责任部门和协同部门,切实强化工作责任。加快与省市项目对接,近两年来落实国家和省级农村安全饮水专项资金1.25亿元,加大财政投入,按时足额配套饮水项目建设资金2380万元,为供水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按照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等建设管理制度,强化现场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确保管理、质量和安全“三落实”,努力打造省级示范供水工程。

  同时创新督查机制,健全了重大项目督查实施办法,细化了任务分解、督查督办、限期整改和启动问责具体办法,严格问责追究,提升了各级干部的执行力。

  “对推进不力的安全饮水项目亮‘黄牌’给予提示,对亮‘红牌’仍未按期完成的项目,县纪委、组织部及时跟进,并迅速启动问责程序,视情况扣减牵头县级领导30%—50%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奖,牵头部门、项目负责人停职检查或调整工作岗位,对协办部门负责人也要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分,绝不手软。”县长薛学深告诉笔者。

  经过近两年的攻坚努力,泸县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四线”供水工程初具规模。

  10月,东线太伏神仙桥集中供水工程已投入试运行,成为全市规模最大、水量最充足、自动化控制程度最高的农村集中供水站,制水能力每天达12420方,可以满足20万群众的生活用水需求。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中东部乡镇群众从此结束了“靠着长江、却吃不到长江水”的尴尬局面,吃上了安全、卫生的长江自来水。

  “我们过去吃的田间水很浑浊,在干旱年份只好四处找水吃,现在用上了自来水,不但水质好,水压也大,和城里的水没什么两样?”家住泸县太伏镇村民刘里才只是该工程的直接受益之一,一提起自来水当地村民们就感慨万千地说起来。

  与此同时,北线工程已竣工并正常运行;西线潮河集中供水工程可望在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中线供水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四线”供水工程预计在2014年全面完成,建成后将解决泸县规划内3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深化改革,惠及千家万户

  最近,笔者随该县水务部门的施工人员进行了跟踪调查采访,每到一处,都能看到老百姓喝上自来水后那一张张惬意的笑脸。

  为保证农村供水工程“建得成、管理好、用得起、长受益”,泸县不断深化水务体制改革,严格管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在县水务部门成立供水总站和泸县顺通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负责全县农村供水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等工作。严格落实农村集中供水站归口管理,要求各镇已经转、租、拍卖和对外承包的农村集中供水站,进一步理顺了供水管理关系。认真落实农村供水管理经费和电价优惠等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用电价格由现行的非工业、普通工业用电价格调整为居民生活用品用电价格,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每年可以减少运行成本近100万元。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调整了水价,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供水事业的健康发展。

  泸县积极整合水务、环保、卫生等部门涉水执法力量,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依法划定了饮水工程的水源保护范围并设置了界牌、界桩,严格控制“三废”的排放和禁止一切水污染行为,定期开展水源水质监测。大力实施了“还清工程”,终止饮用水源水库承包养鱼合同,实行天然放养;在供水保证率不高的农村,每个社都分别落实一口以上的山平塘,作为饮用水的备用水源,落实管护人员,对饮用水源加以保护。该县着力构建水源工程保护长效机制,每年县财政平均每座水库落实5万元水质管理经费;对作为备用水源的山坪塘,县镇财政每年补贴1200元。全县共落实了23座水库和2458口山坪塘作为饮用水备用水源,确保了老百姓在特大干旱年份有安全、卫生水喝。

  同时,泸县积极推进供水管理人员持证上岗,水务部门每年组织开展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健康体检和技术培训,提高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确保了供水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和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泸县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是真正缩小城乡差距的惠民工程,让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服务,同样享受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