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棉花坡:低产林改造助农增收

03.03.2014  19:53

   四川在线消息(吴锦江) 荒山丢了太可惜,现在我把红椿树、香楠等种好,培植起绿色经济园,预计每年林业收入可达1万多元。”2月28日,棉花坡镇金凤村农民李世福在自家的低质林上种植红椿树600多棵。

  2014年,纳溪区棉花坡镇投入资金10余万元,重点在金凤、高洞等村实施连片低产林改造500亩,主要栽种红椿9万余株,打造低产林改造示范点。

  在棉花坡镇金凤村,林业人员来到示范点,组织林农开展现场低改技术培训,针对低产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修枝整形、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低改技术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示范培训,提升林农科学经营管理意识,为全面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工作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镇有林地面积1678.3公顷,其中新造竹林6000亩,花木面积达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35%。当前,农村年青人大量外出务工,导致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问题突出。为改变这一状况,该镇制定了低产林改造规划,采取政策扶持、资金补助、谁投资谁受益的举措,加快低产林改造步伐,着力提升林业资源发展。

  目前,全镇已建设林业产业基地1.1万亩,发展林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组织4个,总注册资金达4000万元,会员达800余人,受益农民达1.8万余人,人均增收300元,实现林业总产值达2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