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打造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不久前,四川省泸州市与上海市商务委签订了经贸合作协议,深远世宁西南无人机中心等9个项目落户泸州,总投资达74.6亿元。在这之前,泸州集中开工两次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突破320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化工医药、信息技术等多个新兴领域。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部署,主动引领经济新常态,泸州频频放大招:发挥地区产业、资源优势,招引大企业,大抓项目落地,培育“尖子”产业,加速经济结构调整;践行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发展环境,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泸州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形成白酒、化工、机械、能源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五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泸州模式”。
“五新产业”促转型。泸州市委连续三年的1号文件,无不锁定工业经济发展:重塑工业发展新优势,再造工业发展新动能。
再造工业发展新动能,积极构建优势工业支柱产业。泸州把目光投向了“五新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大数据产业。为此,泸州培育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西南智能电网产业园、医药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海工装备产业园暨西南出海口基地、绿色建材产业园、军民融合产业园、静脉产业园、新材料及环保产业园8个特色产业基地。
推动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也是重点。以机械产业为例,泸州重点打造“机械装备制造+互联网、+服务、+循环绿色、+模块集成”4类新型业态,促进本地企业引进融合信息管理系统及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目前,泸州长机公司全自动生产线投产,高端工业机器人和企业数字管理平台相结合,长机公司机械产品畅销欧美亚的多个国家。
以大项目引领大发展。今年泸州将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00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00亿元。其中,促成泸州化工园区原料结构调整项目、国机重工西南产业园、长机公司智能工厂等40个重点项目投产,力争新增销售收入120亿元。
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大项目落户引来一群项目落地泸州。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落户泸州并开建后,吸引了10多家信息企业来泸合作,以此为开端,泸州去年到位市外国内资金929.5亿元。南瑞集团西部产业基地建成后,将带动新材料和新型储能技术、能源互联网等五大产业链发展,形成区域性电工电器产业集群,引领泸州智能电网产业壮大为四川第六个高端成长型产业。
“三抓三主动” 促发展。去年,泸州提出“三抓三主动”,这俨然成了全市干部的工作准则。“三抓”即攻坚克难抓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扎扎实实抓法治;“三主动”即主动向上使力——争取政策,主动向外借力——招大引强,主动向下发力——改进作风。
把工作准则落实落小落细,泸州市委主要领导扮演的是“催命鬼”角色。其重要方法是目标督查。市委目督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市委书记蒋辅义对66个重点项目现场督查30次,而“只看现场不听汇报、真刀真枪铆足干劲‘赶考’‘比拼’”的重点工业项目流动现场会更成了泸州的精品。
按新项目有新进展、老项目有新面貌的目标进度要求,不作为、慢作为者,教育警示或诫勉换岗。“压力山大”的各级各部门,则自称为稳增长、促发展的“敢死队”:敢于攻坚破难改革行政效能,敢于创新获取金融支撑,敢于打破框框统筹要素保障。“催命鬼”和“敢死队”一起使力,还取得了泸州发展的“未来红利”: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全国第二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为解决企业融资难,泸州设立20亿元工业发展引导资金、18亿元规模的企业应急转贷资金、2亿元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分别注资30亿元、12亿元、10亿元、2.1亿元成立泸州市能投公司、工投公司、高投公司、医药产业园区投资公司,扩大工业投融资平台。泸州还鼓励企业通过挂牌上市、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债权投资、PPP等方式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去年底,总投资为33.21亿元的泸州化工园区原料结构调整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发行项目收益债20亿元,这是全国首个获批发行项目收益债券的工业类项目。
一系列举措,促使泸州产业向着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转型。去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3.4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泸州已从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成为一个集白酒、化工、机械、能源四大传统产业,现代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新兴工业城市,建成泸州国家高新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三大园区,形成了工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平台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