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工业 为何“跑”得稳?

08.04.2014  09:51

4月3日,站在位于山腰上的泸州百子图广场眺望沱江之滨,林立的塔吊显示出这座川南重镇的发展热度。

去年下半年以来,泸州的规上工业增速逐步企稳,去年四季度至今,单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保持12%以上增长。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市场需求减弱等因素下,泸州工业为何“”得稳?

借力“腰部”突重围

在泸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泸州老窖一款“会唱歌的小酒”广告。“别小看这些新推的小酒,比如售价十几元的‘泸小二’,一年可卖近10亿元。”泸州市经信委党组成员潘建华说,去年泸州老窖和郎酒两大酒企创新营销手段,开发“腰部”产品抢占中低价位市场,成效不错。

一瓶小酒何以让人如此挂怀?数字很能说明问题:白酒产业占泸州工业比重近7成。白酒产业稳了,泸州工业才能稳。然而,去年初袭来的白酒产业调整风暴,将泸州的“酒大哥”重重围困。“还好,大量小酒及时上市稳住市场。”泸州市经信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去年33家“小巨人”酒企贡献明显,销售收入破百亿,占全市白酒产业销售收入的七分之一。在其支撑下,今年前两月,白酒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9.4%,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1.7个百分点。

泸州玉蝉酒销售有限公司是一家主攻中低价位市场的“小巨人”酒企。“今年前3月完成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全年有望完成2亿元销售目标。”总经理钟祥均介绍,今年公司将新建占地100多亩的新车间,投入2亿元建玉蝉酒庄。

借力“腰部”,并非泸州高增长的全部秘籍。一揽子以培育新兴产业为目标的行动已蓄势待发,押宝资源禀赋较强的医药产业是其中之一。

去年,泸州启动规划面积21.3平方公里的泸州医药产业园建设项目。如今已吸引科瑞德、锦云堂、杏林医疗等13家企业入驻,实现产值13亿元。“今年园区将初步形成化学药、中药、医疗器械、健康制品、生物制药、药用辅料及配套6条产业链。”泸县县委书记郭庆介绍,泸州计划3-5年内引进医药企业50家,实现产值50亿-100亿元。

今年首次设立2亿元医药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市县共同出资注册资本金 6亿元成立投融资公司,为企业在泸州医药产业园的发展和投融资提供金融配套和保障。”泸州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入驻医药产业园区的企业将享受优惠的入驻政策和优质的配套服务。

围着工业项目“打转转

年初泸州提出,7月将组织一次流动现场会,专门看工业项目推进情况。年底再开一次流动现场会,并将其作为对区县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

与去年9月的重点项目建设流动现场会相比,今年的流动现场会目标缩小了,只看工业项目。潘建华说:“现场会只看项目推进情况,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压力很大,必须加紧干。

有了去年“项目赶考”的经历,龙马潭区区委书记郑蓉表示,工作实绩不能靠嘴巴吹,必须一个个项目抓落实。

压力之外,也有激励政策。工业经济考核中,在注重奖励集体的同时,首次突出个人单项奖。要素保障同步跟上。泸州去年建立要素保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和优化配置要素,确保要素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将工业发展引导资金提高到4.3亿元,并逐年按不低于工业税收增长幅度递增,推动酒业以外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

一边是项目加快落地,另一边是快速引进增量。这让泸州投资促进局局长肖刚压力不小,“一个月有半个月不在泸州。

去年,泸州招商引资成绩单不俗:总投资120亿元的天津荣程集团10万吨白酒生产基地、中海油气投资10.49亿元建年产15万吨的侧线油加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川南机械厂投资12亿元兴建民品园区……肖刚介绍,工业项目占全市新引进项目个数比重,由2012年的 53.91%提高到62.03%。

为主动出击对接项目,泸州招商再扩容,重点招商小分队从6个拓展至14个。肖刚也将带着总投资近900亿元的75个工业项目参加在成都召开的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

一组数据让围着项目“打转转”的泸州人欣慰:目前该市在建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32个,同比增加24个,增长22.2%。“快速推进的大项目支撑了工业的快速增长。”潘建华说。

专家点睛

政府企业双轮驱动促工业稳步前行

□蓝定香(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目前,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泸州市工业稳增长的秘密在于政府与企业双轮驱动、合力创新、多措并举,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严峻挑战。

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特别是白酒企业,变压力为动力,积极调整产品结构,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作为发展思路、政策的制定者,当地决策者根据自身实际特别是工业发展状况,尽早做好应对环境变化的全方位准备,以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实现了工业的稳步前行。

泸州的探索表明,尽快转变发展思路,找准工作着力点,通过政府与企业双轮驱动、合力创新、多措并举,就能扭转下滑趋势,实现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