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龙头山 泸州地震医疗急救队7人火线申请入党
泸州医疗应急队设立的医疗点
四川新闻网泸州8月8日讯(赵秋 记者 岳东) 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在这危难时刻,灾情就是命令,泸州市迅速组建医疗应急救援队火速奔赴灾区。这支救援队共28人,来自泸州多家医院,有的人参加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紧急救援,有着丰富的急救经验。
截至8月8日下午16时,泸州市医疗应急队累计转运救治地震伤员497人,其中:转运伤员数57人,现场救治伤员429人,救治重症危症11人。另外开展心理健康咨询累计609人,村上巡诊444人。
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
作为国家卫计委派出的第一支省外救援队,泸州医疗急救队直奔震中龙头山镇,队伍中的13名共产党员胸前戴着党徽,冲锋在前,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带领救援队迅速打响了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
巡诊伤员
临时党支部就是战斗堡垒
8月4日晚,经泸州市卫生局党组批准,泸州医疗急救队成立临时党支部,由急救队中的13名党员组成,泸州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罗荣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临时党支部就是全体队员的领导核心,进一步增强了急救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8月5日早上8时50分,临时党支部召开第一次支部会议,号召队员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敢打敢拼、顽强作战的精神,在抗震救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展现泸州卫生人的风采。
来自泸医附院的尹崇光说:临时党支部就像我们在救灾一线的家,把我们团结在一起,更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这是急救队党员发出的铮铮誓言!面对地震灾害,在山崩地裂的危急关头,余震不断、滚石横飞的生命通道上,他们身而出、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带头开展医疗救援、转运伤员、搬运物资、物资调拨、村落巡诊,奋力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党员群众抗震救灾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在下村巡诊过程中,来自市人民医院医务科的肖葵为了减轻队员们身上的负担,他主动背起了几十斤重的药品背包,一背就是两三个小时,来回一趟就得十多公里,由于当地气候条件十分恶劣,高温下皮肤被晒得紫红,脚腕被野蜂蛰肿了,多少次队员们要给他换背背包,他总是说他还能坚持。
泸医附院救护车驾驶员许跃成感言:党旗就是力量,不断关注我的一言一行,让我在救灾工作中不敢有私毫懈怠,努力地工作,以微弱之力来帮助受灾的兄弟姐妹,以实干的成绩来回报党员这个光荣称号。
医疗点内诊治伤员
群众的生命高于一切
在前期转运伤员的过程中,由于担架不够用,急救队中几名党员,顶着烈日、冒着山体滑坡滚石的危险,连续不断地用手抬肩扛的方式将6名重伤员从交通阻断的前方运至约两公里路程的后方救护车上,尽管手磨破了,肩扛酸了,汗水浸透了衣背流进了眼睛,也没有人叫一声苦、叫一声累。
有个小孩被救出时已经没有心跳,救灾队员们仍然不放弃,进行不合医学常规的心肺复苏,在满是灰尘的嘴上进行嘴对嘴人工呼吸。“这就是我们的党员,他们怀揣着对逝者的哀思和对生者的珍爱,用救出的鲜活生命来祭奠死去的亲人,以实际行动铸就了先进性铁血标杆,我将永远学习之,充满敬佩”,来自泸州市中医医院的周龙飞说。
7名队员员火线申请入党
在13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动和感召下,急救队中来自泸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李东东、许玉林、唐锡、唐瑶4名团员,和来自泸州市人民医院的杨凯、樊炜、莫玲玲3名队员,在救灾一线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占第一批泸州医疗应急队非党人员50%。
2014年8月7日晚8时,临时支部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全体支部委员会议,对7名申请人基本情况进行审议,一致同意该7名同志的入党申请。会议号召泸州医疗应急队全体党员,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连续作战,克服困难,协同奋斗,为夺取抗震救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