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21年老泸州味道 蛋烘糕赵阿姨传承舌尖上的美味

28.05.2014  12:58

小锅里流动的蛋液逐渐凝固,鸡蛋和着面粉的香味在氤氲的蒸汽中冉冉升起。在如今的忠山公园门口,有坚守在广场20多年的蛋烘糕阿姨,热腾腾的蛋烘糕隔着牛皮纸拿在手中,透过温热感受老泸州传统老小吃的岁月流转。

   坚守21年 用心成就舌尖上的蛋烘糕

蛋烘糕阿姨名叫赵萍,今年37岁,从16岁至今,做蛋烘糕已经足足21年了。

小锅热了,赵萍麻利地刷上一层薄薄的油,舀上一大勺令人垂涎的淡黄色面糊,盖上锅盖。一分钟不到的时间滴滴答答流逝,面糊渐熟的味道在空气中逐渐升腾。揭盖,上部的面糊逐渐凝固,显现出金黄的诱人色泽,粮食的原始麦香调动每一个味蕾开始起舞。起锅、对折、裹上牛皮油纸,再加入心仪的馅料:自制奶油的蓬松细腻、大头菜颗粒的的微辣香脆,和着面饼的外酥内软,迅速占领舌尖的每一个细胞。

蛋烘糕的面糊是用面粉、鸡蛋和水按比例调和而成,雪白的面粉、金黄的蛋液在清水的调和、融合下变得顺滑、细腻,一勺舀下,如飞瀑般相互包裹着向下流淌,显得沉甸而厚重;而奶油和果冻,则是用鸡蛋、蛋清、蜂糖、奶粉、白糖、冰糖,按比例调和后手动一个来小时打发而成。“曾经尝试过电动打蛋器,但是越打却显得约清,效果不好,还是传统手动制作了。”赵萍说:“也许是因为我相信馅料是用心才能做好吧。

赵萍的蛋烘糕有果冻、奶油、肉松、肉臊、果酱、白糖、红糖、火腿肠、小香肠、豆腐干、大头菜、豇豆等十余种馅料。“除了火腿肠、肉松等几样是买的现成的,其他都是自己做的。”赵萍说:“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买菜、洗菜、备馅,9点半左右摆摊,大约晚上7点多收摊。”她强调,做蛋烘糕是快乐的。

天气热了,馅料就容易馊,这大概到7月初就休息, 8月底再摆。”赵萍说:“下半年天气凉快后,口感会更松软,夏天总是显得有些干巴巴。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