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D打印带头人” 泸州合江籍科学家王华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08.12.2015  08:53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记者 任成 刘军)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经过两轮评审会议,各学部初选和全体院士终选等程序,共选举产生了70位新当选院士。年仅53岁的泸州市合江籍科学家、西华大学79级铸造专业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华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王华明曾参与制造运-20、C-919等大飞机,歼-15、歼-31等新型战斗机钛合金部件,有“中国3D打印带头人”的称号。

  据了解,泸州高新区拥有世界顶尖的3D打印技术,目前王华明已成为泸州高新区的顾问专家,由他指导并研发的新能源新材料的3D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可以实现采用激光直接制造金属大型复杂构件,让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及在飞机上装机应用技术的国家。

  王华明1962年出生于泸州合江先市镇,1979年考上成都农机学院(现西华大学),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在先市镇后坝村、新店完小和先市中学就读,大学毕业后考上研究生、博士、博士后,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他读书非常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当时公社推荐他去先市中学读书,给当地书记说这个孩子无论如何都要让他推荐进高中,高中毕业后正好遇上恢复高考。”妹妹王华英回忆道。

  家中父母都是农民,从没读过书,有五个孩子,一个已经去世,王华明排行老大,妹妹王华英排行老二,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最小的是个弟弟。因为排行老大,中学时除了读书,还要帮家里分担家务,出去打工、修堰塘等。王华明一直对家人都很关心,王华英考师范时,他还专门回来陪妹妹坐几个小时车去参加附近乡镇的集中考试。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大哥每年春节都坚持回家探亲。”王华英介绍,他们的父母目前与小妹一起在合江县城生活,因此王华明每次回家都住在县城,方便与父母拉拉家常。运气好的时候,在北师大担任教授的弟弟王华春也能回来,一家人坐在一起团年,其乐融融。

  泸州日报社印刷厂的厂长梁明高和王华明是同学,也是老乡,得知王华明成为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后,第一时间给他发送了祝贺短信。“王华明和我是老乡,他老家在后坝村,我老家在新店村,挨得很近。”梁明高回忆,他与王华明都曾在先市中学读高中,一直是很好的朋友,至今都还经常聚会。

  “高中的时候,我和王华明还是同桌,他学习成绩不是班里最好的,但成绩比较稳定,每次考试成绩排在全班前十名,王华明写的字很工整漂亮,印像深刻。”王华明的高中同学汪明春回忆。王华明在合江先市中学读的高中,高考前夕,学校在全年级选取了8名成绩优异的同学到合江马街中学进修学习,其中6名男生,2名女生,王华明就在这6名男生当中,最后这6名男生都考上了大学,2名女生考上了中专。


   【人物名片】

  王华明,四川泸州人,1983年获西华大学(四川工业学院)铸造专业学士学位,1986年获西安交通大学铸造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矿山机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2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工作,同年获德国“洪堡基金”赴爱尔兰根纽伦堡大学工作。

  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教授,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首席科学家、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大型整体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1991年晋升副研究员、1995年晋升教授、1996年受聘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国防973项目首席,北京高校教学名师。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空报国金奖”一等奖等荣誉。

  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指导两名博士生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兼任北京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和热处理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

  从事“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和“特种耐磨涂层激光表面工程”研究。发表SCI收录论文130余篇、他引1800余次。2012年“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