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丰乐镇:小农水里做大文章
四川在线消息(黄泽华) “过去村里农田缺水,我们只能靠天吃饭,今年,修了水渠,田里通了水,5、6月份的干旱没有对田里的水稻造成影响,水稻种植面积也由原来的2500余亩扩展到了3000多亩”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马村村支书廖正雄对村里农田用水情况的几句描述,让笔者了解到了该镇小农水工程给马村带来的变化。
丰乐镇是典型的丘陵地区,水资源极度匮乏,每年只要天旱,每天都要用纳溪区消防队的消防车送水到缺水严重的村民家里,以确保村民基本生活用水。而“高榜田”、“望天田”则会出现大面积欠收,严重的甚至颗粒无收。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成了制约丰乐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近年来,丰乐镇大力发展小农水建设和节水型农业,随着一批批小农水工程的竣工,丰乐生态农业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建好后开始发挥效益的山坪塘
高起点规划,科学型整合
丰乐镇小农水建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不搞重复性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遵循“首先整治缺水村和旱山村,统一规划、连片治理、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项目随着产业走”的原则,打高起点的组合拳,将水利、农业发展、国土等项目进行整合,从而获得经济社会综合性效益的叠加效应。
据丰乐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刘刚青介绍,丰乐镇由于规划和实施到位,通过小农水建设,全镇水利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加强,防洪排涝灌溉能力明显提升,经济综合效益日益凸显。
兴建中的干渠
小农水修到哪,农民就拥护到哪
“过去天旱时,家家户户都要到山脚下水井去挑水来吃,有时等半天都等不到一挑水。每天花在挑水上的时间就要去一半,水井里的水只能维持附近20多户村民的生活用水,庄稼就只有眼睁睁地看着枯萎,如今,只要一拧开水龙头,清澈的泉水就流出来了,水阀一打开,哗哗的水就会通过水渠直接流向庄稼地里……”皂角村五社 陈显彬高兴地说。
同样高兴的还有马村八社“蜀南珍稀苗木基地”的老板陈林:“原来整个珍稀苗木基地灌溉都是用人工来挑,然后进行泼洒,如今,小农水建进了我的苗圃,每隔两三米远就设计了一个喷头,只要一拧开水龙头,就可以全苗圃实现喷灌,不但节约了人力,节约了水资源,同时,还不伤苗根,不板结土壤,望着长势喜人的苗木,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皂角村提灌站
高标准建设,科学化管理
小农水工程的管护一直是各地面临的难题,丰乐镇在这方面做出了大胆的探索。建立了“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模式。由镇水管站,村建中心,交管站,农技站四部门成立管理办公室,实行镇、村、社、户分级管理体制。同时,责任到人,做到“建管并重,一建即管”。逐步形成了政府补助、受益群众参与,以塘养塘,资源合理利用等多种形式的管护机制,确保了丰乐镇小农水项目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
如今, 丰乐镇小农水项目累计投资1320.82万元,整治山坪塘99口,新建和整治渠道33.095Km,整治石河堰5座,新建和整治提灌站3座,新建蓄水池13口。工程涉及全镇7个行政村,惠及21056人,小农水项目的建成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丰乐镇土地的产出能力,增强了抗旱保收能力,农民增收致富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凸显,为丰乐镇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特别是对发展优质稻、桂花产业、生态养殖和幸福新村建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仅此一项,就促进项目区人均增收150余元。
已开蓄水的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