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残次林今朝“聚宝盆” 泸州上马万亩红豆杉基地带富村民

24.11.2014  19:25

   四川在线消息(周超文 蔡有) 11月21日,艳阳高照,笔者在泸州市纳溪区上马镇黄桷坝村看到,一个连一个的山头上,到处都栽种着树龄不等的红豆杉苗。树龄长的有8年,已经挂果;树龄短的已有2年。看着郁郁葱葱的红豆杉苗,正在替公司移栽黄桷坝村六组62岁的村民胡礼芳高兴不已:“真没有想到,以前只长杂草的荒坡和只能作柴烧的残次林地,流转给公司种植红豆杉,每亩不但有250斤黄谷收入,还成为了公司固定工员,我们这些老太婆一年还能挣上万元。

   引种红豆杉 残次林变“聚宝盆

  上马镇是泸州市有名的山区乡镇,如何搞好农业结构调整,走农业产业化路子,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这是近两年上马镇党政一班人一直在思考和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上马镇平均海拔达500米,极适宜红豆杉种植。为此,2013年3月,在多方努力下,来自浙江绍兴的红豆集团在经多次考察后,毅然斥资2000万元,村民的残次林地和荒山坡培育和种植红豆杉,并成立了泸州红豆公司,走公司加农户的种植路子,在黄桷坝村一期就以每150—250斤黄谷建成了2500余亩的种植基地。三年内,还将发展到1万亩。

  红豆杉有“植物黄金”之称,从红豆杉中提炼的高纯度紫杉醇,其价值是黄金的10多倍。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治疗癌症的有效新药,尤其对女性乳腺癌和子宫癌具有特效。由于红豆杉物种稀少,因此名扬四海,其国际市价一路上扬。

  为了确保红豆杉种植早日见成效,泸州红豆公司在精心培育了60亩种苗基地的同时,还从浙江调运了5—8年树龄的大苗进行定植,以确保红豆杉早日见成效。

  经过公司一年多的精细管理,红豆杉在黄桷坝村种植基地长势喜人,看着株株讨人喜欢的红豆杉,更坚定了泸州红豆公司流转残次山林和荒坡种植红豆杉的信心。据公司技术负责人刘代礼介绍,栽种每亩红豆杉的投入约在8000元左右,可种红豆杉1000—1200株,种下去5年以后,每亩可采50斤果子,目前红豆杉果子是800元/斤的价格。即使5年后的价格是400元/斤,每亩的销售额也能保证上万元。

  引种红豆杉,实实在在让黄桷坝村的残次林地和荒山坡变成了名副其实“聚宝盆”。

   家门口就业 村民变身“公司职员

  “大家上班栽苗子了,不然5点半不能按时下班哟……”11月21日下午2时许,在泸州红豆杉公司生产小组长胡礼华的一声招呼下,黄桷坝村红豆杉基地附近了30多个村民,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拿着铁锹,有的背着背筐,有说有笑地走向红豆杉苗圃基地,起运苗子集中移栽。

  如今,在黄桷坝村,那些将自家残次林和荒坡地流转给泸州红豆公司的村民们,都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泸州红豆公司员工,成为地地道道的“产业工人”。

  黄桷坝村流转2500多亩土地以每亩150—250斤稻谷给泸州红豆公司后,为了增加流转户村民的收入,泸州红豆公司通过返聘这些农户,实现了农民劳动力价值成本化、价格化,在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其身份也逐步转变为农业产业工人。如今,将山林流转给红豆基地的黄桷坝100余户村,就有近100人在公司“上班”。

  “现在在黄桷坝村,流转土地给红豆公司的农民都有了双份收入。”上马镇党委主要领导如是说,“土地租金 公司务工”两份收入支撑起村民们的快乐生活,这种生产组织形式延伸了农业产业链,让农民变身为产业工人后腰包更鼓,又让公司在参与过程中有了更可观的投资回报。

  今年1—10月,红豆杉公司就发出工资近100万元,在公司“上班”的农民人均工资收入达近1万元。

  “以前在外打工,两三年才能回家一次,如今,在家门口就有了一份舒心的工作,不用和家人分开还有了双份收入。”说起现在的好日子,黄桷坝六组村民陈红贤脸上早已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