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扶贫开发让群众富起来

10.01.2014  12:52

(姜涛 尼胡克布 刘应杰 罗楚凯)和平村是泸定县兴隆镇的一个高半山村,平均海拔2000多米,全村149户578人,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当地自然条件恶劣,村民们思想观念保守僵化,邻里之间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吵嘴打架是家常便饭,过去是远近闻名的困难村。

  2012年以来,和平村抢抓机遇,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打造“百里党建示范长廊”为抓手,以扶贫攻坚为契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带领群众规模化种植蔬菜300多亩,成立了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种植的辣椒亩产3500公斤,番茄亩产6000公斤,无茎豆亩产2000公斤,蔬菜创收279.4万元,家庭人均纯收入4833元,户均增收1.88万元。村民初获收益,喜上眉梢。

  像和平村的村民一样,泸定全县有70%的群众居住在高半山,长期以来,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特别是部分高山村,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产业调整难、产品销售难等现象极其突出。加之高半山区气候相对寒冷,交通不便,山高坡陡,缺少灌溉,基本靠天吃饭,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明显低于河谷地区。

  去年,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率队深入泸定县高半山区调研,对泸定高半山区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提出了新要求。结合实际,该县编制了高半山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得到了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及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成都召开了专题审查会。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泸定县把扶贫攻坚作为另一个“攻坚”项目。为了保证两大攻坚的顺利实施,该县提出了抓项目建设、抓群众工作、抓“三项建设”三个抓手,力争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让泸定高半山区的落后面貌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彻底改变。

  2013年,泸定县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要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实施《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强化科技支农力度,大力发展好“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强化产业扶贫、带动增收效果。以新村建设为重点,加快连片扶贫开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水、电、路、桥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提升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共建共享。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坚持规划引领,科学编制,完成申报4个系列方案和6个项目规划;加快实施新村建设、风貌改造、民居提档升级工程;强化特色产业支撑,魔芋基地、蔬菜基地、小杂水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支撑作用有效发挥,产业新村建设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获通过,被命名为“州级现代农业重点县”和玉米、马铃薯、油菜、小麦高产高效及蔬菜、标准化果园等7个州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突出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切实发挥基层组织带动、群众自身能动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模式、“党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发展模式,有效引导和带动了群众观念转变,生产方式改变,促进了增收致富。

  另据了解,按照泸定县《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到2017年,预计总投资近8亿元,规划囊括该县10个乡镇的所有高半山区域,惠及78个行政村2982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