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强化产业扶贫 带动群众增收
(姜涛) “我们村的青椒已开始上市了,很多菜商已经和我们联系好了,统价1.5元一斤。我家种了2亩地的蔬菜,赚个几千、万把元是没问题的。”只要走到泸定县杵坭乡松林坪村,就会看到当地田间地头的青椒、蕃茄、茄子、四季豆等长势喜人,一片绿油油景象。
2014年,泸定县全面实施《高半山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强化科技支农力度,大力发展好“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强化产业扶贫、带动增收效果。以新村建设为重点,加快连片扶贫开发,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水、电、路、桥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提升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共建共享。
同时,该县整合5.8亿元资金,以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居改造等项目为重点,实施16个重点新村建设,推进了全县扶贫开发“成片连线、扩面连片、全域覆盖”。
“我们村平均海拔在1400米,非常适合魔芋生长。到2014年,全村共栽种魔芋1360多亩,按每亩产量2000至3000斤、市面价格每斤1.4元计算,全村人均收入可达1万余元。2015年我们村准备再增加栽种1000余亩。”得妥乡何家山村党支部书记何公权谈起魔芋种植时如数家珍。
近年来,何家山村因地制宜大面积栽种魔芋,已初具规模,村民尝到了魔芋种植带来的甜头。为进一步增加高半山区群众收入,泸定县出台《关于优先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工作方案》,推进优质核桃、优质魔芋、特色水果“三个五万亩”和无公害蔬菜示范片、畜禽标准化养殖区“两个基地”建设,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3万亩,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形成一批“泸定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全力打造“连通内地、服务全州、辐射西藏”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启动南、北两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构建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另外,泸定县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规模化经营”,发挥市场作用,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发展活力,形成了农场经营、协会引领、基地创建、农企合作等多种发展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村民蔬菜喜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