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泸县:社区康复项目 托起残疾人的幸福生活

04.05.2014  18:58

   四川在线消息(曾友会 特约记者 曾佐然) 4月29日至30日,国际克里斯多夫组织(简称CBM)社区康复专家玛雅女士,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许晓鸣一行对泸县承担的CBM国际社区康复合作项目进行终期评估考察。

  CBM专家组对泸县实施的残疾人社区康复项目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希望泸县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动员和挖掘更多的社区资源来推动泸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使更多的残疾朋友融入社会,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化成果。

  泸县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对各镇党委的综合目标考核和民生工程考核,实现了残疾人工作同党建、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

  泸县建立了“县、镇、村”三位一体的残疾人工作组织机构网络,县、镇、村残疾人工作机构定期开展换届工作,配齐配强了残疾人组织领导机构和干部队伍。2013年5月,召开了泸县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对泸县残联主席团和理事会成员进行了换届调整。同年,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也同步进行了换届。县残联现有干部职工11人,其中泸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人员2名,今年将公招3名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强化社区康复工作力量和水平。全县19个镇残联、297个村(社区)残协组织机构健全,各村(社区)均配备了社区康复协调员,各级残联组织共有成员998人,确保了县、镇、村各个层面均有专人负责残疾人工作。此外,全县还有4000余名助残志愿者加入到了扶残助残行列之中。

  泸县县政府落实了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工作经费和相关惠民政策,加大了残保金征收力度,实现财政代扣和税务代征,对安置残疾人就业未达到比例的机关、事业、企业单位残保金征收率达100%,为全县残疾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2011—2013年,泸县共落实残疾人工作经费1650余万元,全面保障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泸县残联积极协调财政、人社、民政、教育、卫生、住建、司法等残工委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落实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危房改造、教育资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法律援助等政策,共同促进残疾人工作协调发展。县民政局切实落实了贫困残疾人的救济和享受低保等政策;县教育局切实落实适龄残疾儿童的入学工作,通过在特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县卫生局做好了残疾人的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医疗保健等康复工作;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为残疾朋友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积极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县财政局切实保障残疾人工作经费。

  泸县残联还积极借助外力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和社会慈善机构扶持,为泸县残疾人事业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帮扶和援助。2012年中宏保险公司为泸县特殊教育学校捐赠1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特殊教育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2012年12月,“富士康集善助行项目捐赠仪式”在泸县隆重举行,“富士康”集团向泸县残联捐赠了轮椅等价值100万元的康复设备;曹仲植基金会每年为泸县残疾朋友捐赠轮椅;彭年光明行动资助泸县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等。

  泸县还以残疾人及其家属亲友为主体,积极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进泸县残疾人工作的深入开展。设立了肢残、盲人、智友、5个互助小组495名成员,县残联保障了互助小组的工作经费,并定期组织自助小组开展交流、心理疏导、康复、文化体育等活动,促进残疾朋友自信、自立、自强。泸县建立了残疾人乒乓球训练基地,并依托泸县特殊学校,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聋哑运动员崔忠源、徐晓霞选拔到四川省残疾人乒乓球训练中心参加训练;聋哑青年张秋为四川省残疾人艺术团舞蹈骨干演员。三年来,共有6名残疾学生顺利考入大学。

  为满足残疾朋友的康复需求和促进康复工作的开展,泸县投资800余万元建成了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泸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康复训练等配套设施陆续到位,将在2014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开展脑瘫儿童、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为全县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提供了便利。同时,各镇、村(社区)也相应配备了康复训练室、养老社区、残疾人文体活动中心等康复训练设施,为残疾人就近持续享受康复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县残联每年对全县残联干部、乡镇社区康复员和村(社区)康复协调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适时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并开展现场的康复训练观摩交流,3年来,组织参加省、市、县、镇级社区康复员和康复协调员培训37期,培训人数1245人。

  泸县以为残疾人提供“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工作(简称“量服”工作)为抓手,实现社区康复和“量服”工作的有机结合,把残疾人需要什么、残疾人能做什么、我们能为残疾人做什么三者有机结合,全面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康复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情况的残疾朋友提供最适合的康复服务项目,康复训练以7岁以下处于最佳康复时期的残疾儿童和成年肢体残疾人为主体,并辐射全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确保“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泸县把社区康复理念作为工作导向,抓好残疾人基础工作,打好基本功,在此基础上让残疾朋友充分享受教育、就业、扶贫、维权、社会保障等政策和服务,促使残疾朋友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会。三年来,通过社区康复的推广,27074名残疾人享受了医疗保险、15442名残疾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67户,结合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廉租房等政策,有400名残疾人享受了住房补贴;扶残助学1300余人,全县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残疾学生109人,残疾儿童在校生总数近900人,为145名考入大学的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发放助学金30余万元;建立了1所集中托养院,阳光家园居家托养1627人次,发放补贴100.6万元;开展送温暖慰问活动、民政、低保五保等救济残疾人23624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0余期,在县内建立了养兔、养鸭、桂圆种养殖培训基地,培训了残疾人养兔、养鸭、桂圆种植、盲人按摩、机电维修、电脑培训等技术,6600余人次,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623人、帮扶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近2万人、农村残疾人稳定就业3.1万人;为36名贫困残疾儿童免费验配助听器、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7人;免费验配助视器63个;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152人;救助贫困脑瘫儿童187人;定期为全县2000余名精神病人免费发药,并对贫困精神病人发放住院补贴等;免费发放轮椅等残疾人用品用具6026件;开展法律援助 282人次;发放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748人27余万元;社区康复协调员开展肢体残疾人、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等社区康复训练1450人。

  实实在在的泸县残疾人工作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认可。2010年,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泸县“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称号;2012年,四川省副省长曲木史哈率省民政厅、省残联等部门到泸县调研残疾人工作;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泸县“四川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泸县福集镇清溪社区代表省残联接受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组委会调研专家组的考察评估,同年,泸县被省残联命名为四川省“量服”工作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