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深度融入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的构想
四川在线消息(殷洪勇 向晓鸿 记者 丁一) 根据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泸州市委市政府建设四川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泸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承接泸州主城区交通节点外移、部分产业外迁等功能,制定深度融入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打造大泸州都市区发展蓝图,加快与泸州同城化、一体化、差异化发展,把泸县建设成为大泸州都市区拓展区、长江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和大泸州新型城镇化先行试验区。
明确功能定位,开展全域规划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泸县坚持配套、差异化、协同发展的原则,大力实施“两化互动”强县,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新型城镇化为支撑,以泸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和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平台,以“一核四副多节点”城镇发展为抓手,建设大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和大泸州新型城镇化先行试验区;将泸县作为大泸州都市区拓展区统一规划,通过创建四川省旅游强县大力实施文化旅游新县建设,打造集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特色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大泸州慢生活体验区。
对接建设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围绕大泸州都市区建设,泸县主动与市上发展规划相衔接,积极与龙马潭发展规划进行沟通,超前谋划、超前布局,已经委托四川省规划设计院将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交通建设等进行全域规划,构建功能互补、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大泸州都市区全域规划体系。
优化交通布局,构建立体网络
按照泸州建设四川省航运中心目标,根据大泸州都市区交通建设的统一规划,泸县力求做到与龙马潭区交通网络同规划、同建设,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与龙马潭区共同构建大泸州都市区的集疏运核心区。
泸县根据交通运输建设要上档、升级、提速的目标,大力构建“三航四横八纵”立体交通网络。以“三大快速通道”为重点,贯通市县之间、省市之间的“外畅圈”。围绕加快云龙机场主体建设,加强与市上、龙马潭区具体工作的协调、配合,确保空港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港口二期工程早日建设,提升港口承载能力和辐射范围。加快推进港城大道等骨干路网的建设,配合好南渝泸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有机融入大泸州半小时经济圈、成渝经济带。以“四横八纵”为重点,贯通县际之间、县镇之间的“半小时经济圈”。加大投入,确保完成福清路、云百路等干线公路路基工程,开工建设福瓦路,构建外通内联的交通网络。以农村公路为重点,贯通镇际之间、村际之间的“内畅圈”。依托骨架交通网络,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公路改造工程(联网公路)、通村水泥路工程和安保工程,完善覆盖县镇村之间的通达公路,实现不同地方、不同等级的公路之间连接贯通,形成“干支相联、区域成网、内畅外快”的交通运输一体化格局。
升级产业配套,做强白酒医药
错位发展,建设白酒产业基地。围绕全市打造千亿白酒产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泸县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和原产地纯粮固态发酵优质白酒产业带的区位优势,以泸县华夏龙窖白酒产业园为平台,以十万口龙窖池群为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原酒及一线以下酒业品牌,将泸县建设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原酒和二三线酒业品牌基地,推动全市酒业实现错位发展。
高端发展,打造医药新兴产业。抓住四川实施“千亿医药产业”和泸州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的机遇,扩大和挖掘泸县现有药业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泸州高新技术医药产业园,培育开发以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为主的医药产业,打造集科研孵化、生产制药、养生保健为一体的特色医药产业新城、西南医药产业核心发展区、集聚示范区,引领泸州产业转型。
区域协作,推动产业升级。以神仙桥产业园为平台,依托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协作,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加快推进大泸州传统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泸县丰富的页岩气资源,积极探索新型页岩气化工产业培育,继续巩固、壮大泸州精细化工产业优势。配套医药产业发展,围绕化学药初级原料制造,加快以神仙桥产业园为载体的医药化工产业发展。以现有宝利沥青等精细化工企业为桥梁,围绕精细化工产业链延伸和配套,加大以商招商力度,大力发展新型精细化工产业。
建设特色城镇,提升文化内涵
泸县以建设精品县城和打造特色小镇相结合,按照生态城市理念,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的基础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依托玉蟾温泉度假区和城西湿地公园建设,统筹建设度假、旅游、商业、地产、娱乐、交通等设施,打造泸州唯一的城市湿地高端居住群和城市温泉高端居住群,凸显“山、水、园、林”特色,建设大泸州都市区后花园。
抓住泸州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机遇,泸县坚持“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住乡愁”的原则,以玄滩、云龙两个省级百镇建设试点镇为带动,以立石、云锦、兆雅、太伏等重点镇为节点,加快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和发展潜力好、辐射带动和试点示范作用强、产业支撑和产业特色明显的重点小城镇,打造大泸州新型城镇化示范点和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一流集镇群落。
在加大投入大力完善城镇水、电、路、气等配套的基础上,着力从教育、医疗等方面提升城镇发展软实力。一方面优化教育资源,对接泸州医教中心建设,发挥泸县普高教育优势,以“国重”泸县二中为核心,总结完善泸县二中外国语学校成功办学模式、经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组建泸县二中教育集团。以“省重”一、四、五中及“市重”九中等高中优质资源为平台,加快民营资本引入步伐,组建公私合营的普高教育集团,推进优质普高教育良性竞争、发展。发挥泸县建校国家级示范学校品牌效应,推动建校升级高职院校,并创造条件,整合电子高专等职教资源,加快组建泸县职业教育集团,为承接大泸州都市区产业升级提供优质、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提升医疗水平,围绕泸州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康健中心和川南医疗卫生中心,推动泸县人民医院与泸州医学院深度合作,大胆创新投入、技术、设备、人才、利益分配等各方面的合作方式,加快建设大泸州都市区医疗卫生副中心。
泸县坚持“文化旅游新县”发展目标不动摇,发挥生态多样性优势,挖掘人文资源禀赋,着力雕刻大泸州都市区慢生活体验区。传承龙脑桥、雨坛彩龙等“八大国宝”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度挖掘龙文化、石刻文化和南宋民俗文化,高品质打造龙桥文化生态园、玉蟾山温泉度假区,形成以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主的县城综合核心景区;将文化旅游与乡村旅游示范建设相结合,发挥立石等文化名镇的人文资源优势,构建沿长江经济带的玉龙湖、清溪子、道林沟、五仙山、屈氏庄园等为核心,乡土游乐为主的生态旅游大体验区;将文化旅游与新农村示范建设相结合,高端打造“两港”和“川渝”新农村示范片,形成以农业观光、郊野休闲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