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泸县探索“三缘”模式 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
四川在线消息(向晓鸿 张乃兵 周旗) 泸县是西部百万人口大县,常年有34万余人在外务工经商,其中流动党员4870余名,约占全县党员总数15%。近年来,泸县针对流动党员组织覆盖难、管理服务难、作用发挥难等现状,积极探索“建组织强覆盖、建机制强服务、建平台强效应”模式,充分发挥流动党组织及流动党员作用,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目前,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70%属“归雁”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泸县“实现四年翻番、力争率先突破”的新引擎。
建组织强覆盖,筑牢流动党员抱团发展的堡垒
泸县借力行业服务网络,强化跨区域联动,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全域覆盖。
联合建“地缘型”党组织。根据党员“流出地一致、流入地集中”的特点,依托当地党(工)委建立地缘型党组织,让党员在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双向落地、双向共建、双向共赢”。如泸县玄滩镇驻攀枝花流动党支部,多次牵头与当地党组织开展结对交流活动,主动服务泸县在攀流动党员和民工,提供政策咨询2300余次,开展农民工维权行动120余次,挽回经济上千万元。
分类建“业缘型”党组织。泸县根据党员所从事工作“行业相近、利益相连”的特点,依托流动党员集中就业且条件成熟的行业协会、非公企业建立业缘型党组织,让党员“互比互看、互争互促、互助互赢”。如昆明市泸州商会党支部依托商会平台,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产业上和工地上,建立“医疗卫生、家具木业装饰、餐饮娱乐副食、地产建筑、汽车商贸物流”等五个行业党小组,吸纳泸县籍和泸州籍在昆人士1100余人抱团发展。
自发建“网缘型”党组织。泸县根据党员“兴趣爱好基本相同、行业地域分布广泛”的特点,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党组织,让党员“交流在网络、党建在心中、奉献在岗位”。目前,全县已有8个镇3个行业、部门在广东、攀枝花、昆明、贵阳等地建立流动党支部12个,党小组26个,配套建设群团组织30余个,覆盖在外党员群众4800余名。
建机制强服务,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水平
泸县出台《进一步加强流动党组织工作的意见》,推动流动党建规范化运行。
夯实组织保障机制。泸县建立县委常委联系流动党组织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带头联系指导1名流动党组织书记。县设立党员服务中心,各镇成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配备专职党群工作者1-2名。健全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绘制“流动党支部分布示意图”。对流动党组织的组织覆盖、党员发展管理、“两个作用”发挥等实行量化考核,给予流动党组织平均每年1000元的活动经费补助和每月100元的书记岗位津贴。
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泸县在“龙城党建”网站开设“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专栏,为流动党员学习培训开辟网上课堂;建立流动党员专用QQ群,各镇定期向流动党支部寄送有关文件、党员电教片及政治理论书籍等“红色邮件”;建立流动农民工人才档案1000余份,探索流动党支部与家乡党组织发展苗子联“推”、积极分子联“育”、政审考察联“考”的党员发展模式。累计有520余人向党组织递交了申请书,360余人列为了入党积极分子,110余名外出务工青年发展入党。
完善关怀服务机制。泸县充分发挥流动党支部“流动党员群众之家”的职能作用,定期开展务工信息发布和务工维权等活动,帮助流动党员、群众解决贷款担保、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3年来,累计走访慰问流动党员980余名,为3100余名党员、同乡解决了劳资纠纷、维权等问题。同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19所,落实“代理家长”5000余名,切实解除流动党员后顾之忧。
建平台强效应,搭建流动党员干事创业的舞台
泸县积极搭建流动党员就业创业平台,推动外出打拼有依靠、服务基层有舞台、返乡创业有保障。
搭建劳务输出平台:从“打工仔”到“正规军”。泸县依托流动党组织加强用工企业和劳务大军之间的沟通,针对企业需求和劳民工意愿,开展“订单式”培训,“对接式”服务,成建制的组织劳务输出,成功推出“泸县织女”、“泸县建工”品牌。近年,全县流动党支部每年组织输出农民工34万余人,实现劳务收入80余亿元。如泸县驻广东、贵州、湖北等地建筑业流动党支部,年均建制劳务输出17.5万人次,实现建筑劳务收入35亿元。
搭建服务基层平台:从“无人可用”到“能人强村”。泸县每年组织召开返乡流动党员座谈会,大力宣传村干部报酬待遇、政治激励和发展机遇,引导“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流动党员回村任职。累计从流动党员中推荐村“两委”后备干部273人,“公推直选”126人担任村“两委”负责人,培养540余人担任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骨干。如兆雅镇石龙村党总支书记薛世兰、得胜镇仁村党总支书记徐建波等放弃在外发展丰厚条件,回乡挑起新农村建设的重担,带领所在村先后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本人多次获得省市表彰。
搭建回乡创业平台:从“单打独斗”到“归雁经济”。泸县通过流动党组织加强同行业或同地域流动党员群众的沟通联系,促进在外务工经商人士资源整合、共同发展。县委制发了《返乡人士创办企业(基地)扶持意见》,从项目用地、税收减免、证件办理等方面进行帮扶,吸引外出务工经商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动员流出党员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创办一个项目、引进一项技术、引进一个项目、带富一方群众。截至目前,全县建立返乡流动党员创业园(基地)16个,累计有1500余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经济开发区入驻企业70%属“归雁企业”。今年1-6月,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9.5亿元、占GDP的69.3%。推进了玉蟾温泉度假区建设、华夏龙窖产业园、泸州市医药产业园等105个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