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泸县兆雅镇: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11.09.2014  17:18

(通讯员 周国波)近年来,兆雅镇把改善民生、造福百姓作为推动城乡发展融入城乡发展的每个环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倾力打造民生财政,把有限的财力进一步投向农村,投向基础设施,投向社会困难群众,凸显民生理念,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文化休闲,群众生活多样化

 

宽阔的广场、明亮的灯光、伴着欢快的音乐、优美的舞姿……这些在城里才有的景象,如今每天晚上也准在兆雅镇新雅广场上演。小到四五岁的孩子,大到六七十岁的大叔大妈,都纷纷在音乐的带动下舞动起来。

 

以前我们镇上没有像样的休闲健身场所,晚饭后大家都围着电视机和麻将桌,现在不仅有了文化广场可以跳舞健身,还有休闲街散步购物,很是方便。”谈起新建的兆雅镇新雅文化广场,兆雅镇安贤社区居民杨成刚十分感慨。

 

2013年,兆雅镇投资100余万元对原有的新雅广场进行了一期升级改造,新广场依湖而建,环境开阔优美,将打造成一流的休闲健身广场,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休闲、娱乐、健身的乐趣。

 

同时,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兆雅镇积极利用自身深厚文化底蕴,促进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蓬勃发展。目前,兆雅镇有特色艺术表演队20支,艺术人才300余人,常年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将城乡环境整治、农村社保、计划生育、普法等内容,寓于通俗易懂的说唱当中,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三下乡”、文化活动走进新农村、新春川剧座唱、元宵节龙狮表演、腰鼓表演等活动的开展,为广大群众献上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大餐。

 

电网改造,居民用电有保障

 

没进行变压器改造的时候,很多家用电器都是摆设,电饭锅煮饭都煮不好。现在电压稳定了,家用电器也就摆上用场了,我们家还买了空调,这个夏天清凉多了,”兆雅镇两河村3社的林代书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吹着空调,屋外虽骄阳似火,屋内却充满阵阵凉意。

 

林代书所在是兆雅镇两河村,是今年兆雅镇四项基础设施建设中电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今年伊始,兆雅镇供电所对该村14台公用变压器进行了升级改造,惠及两河村14个农业社4600余人。

 

据了解,兆雅片区电网由于线径小且老化,供电半径大、线路迂回,再加上随着百姓生活质量提高,家用电器增长迅猛,电力发展就成了兆雅发展的瓶颈。今年以来,兆雅镇电网建设投资为700余万元,对涉及电网建设的14个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其中低电压改造工程6个已全部完成,大修技改项目7个已完成4个。

 

同时,为改善乡镇易停电、电压低的现状,兆雅镇投资100多万元,从泸县太伏镇永利变电站(220kv站)搭建一条35kv的永兆线,构建兆雅片区35KV变电站环网线。该环网线预计今年年底投运,建成后,兆雅片区将有两条35KV的线路,即使一条线路(现有的高兆线)出故障,亦可由新建成的永兆线供电,将有效避免兆雅变电站因失电而造成兆雅片区长时间停电。

 

产业新村,架起群众致富桥

 

在兆雅镇石龙村粮经复合基地,村民彭传福等人正忙着播撒儿菜种子,不远处的马路旁,五六位村民正忙着把一筐筐南瓜搬上泸州市菜篮子工程的定点采购车。在石龙村,像彭传福这样通过流转土地入股专业合作社,又在专合社务工村民就有上百人,每人每年收入达到四五万元。

 

现在有工作了,自家房子变漂亮了,村上有了医务室、学校、健身广场、公交车站,生活方便了,收入也增加了,住在农村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说起产业新村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彭传福脸上充满笑意。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兆雅镇立足自身产业优势,以“家富、村美、民乐、人和”的建设目标,将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并举、功能与品位并重、精神与物质齐抓,推进产村相融。

 

经过多年科学安排和通村规划,兆雅镇产村相融建设整如火如荼。在凤鸣村和大石村,老百姓房前屋后都是产业,近万亩花木种植基地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在永和村和型家村,规模养殖和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在石龙村,2000余亩高产优质稻是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调整农业经济产业结构和培养新型农民,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让乡风更文明,村容更整洁,管理更民主。”兆雅镇党委书记陈佳表示。在新农村建设中,兆雅镇根据各村资源特色和自身优势,为每个新村量身打造发展方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3年,兆雅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875元,比2004年时翻了近三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