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胶虾”横行十年为何管不住?

19.07.2015  08:09
核心提示:农贸市场一个水产老板称,一些冰冻的大虾,因为在解冻后虾会显得干瘪,分量也会减轻,所以有些人会在虾头、虾身上注射明胶,增加重量,也可以让冰冻虾卖相好,所以“注胶虾”很多地方都有。  

  7月13日,温州市民郑女士,在瑞安城区南门农贸市场购买了3只大虾,回家后发现大虾体内竟然被注射了不明胶状物。当日下午,瑞安市市场监管局玉海所介入调查,当事水产摊贩已退还郑女士100元购虾款。农贸市场一个水产老板称,一些冰冻的大虾,因为在解冻后虾会显得干瘪,分量也会减轻,所以有些人会在虾头、虾身上注射明胶,增加重量,也可以让冰冻虾卖相好,所以“注胶虾”很多地方都有。

  从报道中可知,依照相关专家的推测,“注胶虾”里这种胶状物可能是明胶之类的物质,但目前靠肉眼还无法确定,“具体属于什么物质需要专业机构检测确定”。也就是说,在专业机构尚未给出检测结果之前,“注胶虾”是否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不得而知;但当地相关方面,此次是否将“注胶虾”送检,我们也不得而知。也就是说,“注胶虾”是否有毒,目前而言,还只能“等等再说”。

  简单检索便会发现,“注胶虾”在前几年便有出现。根据2012年相关媒体的报道,有女摊贩告诉记者:“这种虾(注胶虾)5年前就有了,批发来就是这样的。”彼时的天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也证实,“注胶虾”早已存在,2005年进行过打击行动。也就是说,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时间过去了,霸道的“注胶虾”很可能一直都存在着。最关键的是,至少10年时间过去了,“注胶虾”是否有毒的问题,相关方面似乎一直都没有搞明白。

  第一,先来看“注胶虾”是否有毒的问题。按照彼时专业人士的说法:目前胶的种类较多,有硅胶类的、琼脂类的、明胶类的,还分工业用的和食用的。“(注胶虾)若是添加工业用胶,就可能含有重金属和致癌物。”而简单思考便是,不管是以2005年还是以现如今技术发展的程度,不管“注胶虾”添加的胶是哪一种,检测其是否有害,应该是“分分钟”便能完成的事。而就是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相关方面缘何一直选择逃避和隐瞒?

  第二,再来说说“注胶虾”管不住的问题。比如就发生在温州的这件事来说,当事摊贩称,这件事不是自己做的;他卖的这些大虾,是从苍南批发而来。现在,当地执法人员已将摊贩带走调查,只要深挖严查,“注胶虾”源头以及流通链条等,没有理由不水落石出。按照这样的思路,发现一起、严查一起、严惩一起,像“注胶虾”这一并不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会延宕十年仍管不住?

  2012年,谈及“注胶虾”治理之困问题时,有专家认为,这一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监管的机制之困:多头管理,职责分工不太明晰,导致出现监管盲区。如今看来,这样的论断,依然成立。监管盲区仍在——每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都让专家站出来,教会大家“一闻二摸三看”——把所有的监管责任,都推给买什么东西,都要“自学成才”“自担风险”的公众。这显然不是常态。

  而且,即便温州这次发现的“注胶虾”,最后被检测出来对人无害——但谁能保证,下一次在别的地方出现的“注胶虾”,同样安全无害?食品安全从无小事,此番“注胶虾”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不管是温州,还是其他地方,要管就要管彻底,不能每一次都高高抬起、轻轻放下。因为严查严管“零容忍”,才能倒逼食品安全“零风险”,才能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