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3年成功预警泥石流30余次

20.01.2015  22:45

    新华网四川频道1月20日电(顾华宁、吴晓颖)记者20日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四川省“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清平、映秀、龙池三大片区典型泥石流监测预警示范点建设项目》已正式通过验收。该项目实现了对地质灾害的全天候动态监测和实时分析处理,能够实时发布危险预警和防灾信息,近3年来先后成功预警泥石流30余次。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许强介绍,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质、降水三大条件,涉及这三大条件的因素超过47个,导致泥石流预报非常困难。项目组在基于泥石流启动机理现场调查、实验研究和监测现场验证、试运行修正的基础上,研发了泥石流灾害预警模型、分析处理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同时,通过布设自动遥测雨量站、远程视频监视器、雷达泥位计、泥石流次声警报器等先进设备仪器,集成GPRS、北斗卫星及光纤等多种现代传输技术,构建了实时远程立体空间监测网络。

    专家们还提出了针对不同泥石流沟的四级预警判据,分为蓝色注意级、黄色警示级、橙色警戒级、红色警报级四个级别,并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自动向相关工作人员和危害对象发布防灾信息。在近3年的试运行和检验中,成功预警多起泥石流灾害,为地震灾区泥石流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