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官微两度变名“装个毛线”?

10.01.2014  07:01

因为一条“过火”微博——“世界已如此悲剧了,你们有点娱乐精神行不行?现在的人,装个毛线!”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的官微日前遭网民围观。据报道,引发热议后,它一天之内两度变名,甚至一度戏剧般“变身”为“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法院”。

该官微受到关注,也跟某律师“被袭警”事件有关。对于代表司法权威的法院而言,其官微发言更应该严谨理性。可“装个毛线”的话语,哪还有半点严谨性可言?从“市南区”穿越到“市北区”,更是荒诞至极,莫非该法院是个移动物体?

2013年,一系列法院官微对重大案件进行司法公开。现在,全国法院更掀起了开设微博的热潮,公众对此颇为认可。可这次市南法院微博乌龙事件,暴露的官微定位偏颇、管理随意化,不容小觑。

我也是个法院官微管理者,但相较而言,我所在单位官微运营较规范,遇到大事要事,须及时发声,而发布内容也须通过三级审核。

全面开设官微时代,每个法院都无法也不应置身事外。官微理应建立专业管理机制,如何回应民意关切,发声该如何拿捏好度,当有规范。而就市南区法院“变身”事件,对不当言论和轻易“变身”,涉事法院须问责具体责任人,向公众说明情况。□舒锐(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