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院"反规避惩失信" 1800余"老赖"进"黑名单"

30.04.2014  12:16

■四川在线记者赵雨欣

昨日上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省法院开展打击规避执行的相关情况以及今年4月至9月开展“反规避、惩失信”专项执行活动的安排。

截至3月底,全省法院共将1800余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促使324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兑现案款1.17亿元。

4月—9月“反规避、惩失信

4月—9月,全省法院开展为期6个月的“反规避、惩失信”专项执行活动。

本次专项活动重点惩戒两类执行主体,即涉及民生案件中恶意拖欠劳动报酬、职工工资的被执行人和涉及金融案件中公职人员具有履行能力但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

同时,重点惩戒六类规避行为,即执行主体隐匿行为、执行财产隐匿行为、恶意降低履行能力行为、滥用诉讼程序行为、滥用公司法人制度行为以及煽动闹事、集体上访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方式阻碍执行和利用特殊身份或背景干扰执行等行为。“反规避、惩失信”专项活动中,全省法院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加大执行力度,以集中一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集中通报一批失信被执行人、集中限制一批被执行人高消费、集中限制一批被执行人出境、集中司法惩戒一批被执行人、集中兑现一批执行案款、集中宣传一批典型案件等“七个一批”为手段,实现集中力量执行一批规避执行案件的目的。

加强信用惩戒 曝光“老赖

专项活动中,全省各级法院通过强化财产报告和财产调查,多渠道查明被执行人财产。加大对更为隐蔽的隐匿、转移财产行为的打击力度,与国土、房产、工商、车管、银行等部门加强执行联动,提高查找财产的效率。

全省各级法院将发挥联动优势,综合运用信用惩戒手段,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制裁力度,依法将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通过当地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公众媒体进行公开曝光。

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载入人民银行、工商部门等机构的征信系统,并通报政府相关部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对其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予以限制。

依法限制有出境需求的被执行人出境,依法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

■数据

324名“老赖”兑现案款1.17亿元

自2013年10月实施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以来,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法院共将1800余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在最高法院曝光台公布,将806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由各商业银行对其信贷活动进行限制。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通报工商部门491人,税务部门343人,国土部门444人,住建部门430人,国资委294人,发改委296人,由这些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注册新公司、投资开发、经营置产、项目审批等进行限制,全方位挤压“赖账者”的生存发展空间,促使324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义务,兑现案款1.17亿元。

■案例

拒付余款被曝光 建筑公司接活受限

某混凝土公司与某建筑公司货款纠纷一案,2012年1月4日,成都市成华区法院判决某建筑公司支付某混凝土公司货款292.04万元,违约金2.4751万元。判决生效后,该建筑公司仅支付了100万元货款,对其余款项则拒不支付。

成华区法院依法查询了被执行人某建筑公司的车辆、房屋、银行存款等信息,仅发现其在银行有两笔存款共110万元,并迅速采取扣划措施,将款划拨给了申请执行人。但联系不上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案件执行一度停滞。为促使被执行人某建筑公司自觉履行义务,成华区法院将某建筑公司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某建筑公司的失信行为见报后,商业合作伙伴纷纷致电质问情况。在招投标过程中也受质问和限制,丧失了大量的业务机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也遭到拒绝。

最后,该建筑公司在承受不了经济活动受限、经营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表示立即履行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