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法警提押犯罪嫌疑人 押解途中不准停车不避红灯

28.11.2014  00:49

  法院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警服、有警衔,但并不出警,他们就是专门负责提押犯人、维护秩序的司法警察,俗称法警。法警不像普通民警那么为人熟悉,其实他们的工作贯穿法院审理的每个案件。

  11月25日,记者跟随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一道执行了一次提押犯罪嫌疑人的任务,发现法警工作中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比如法警们须接受严苛的擒拿术训练;提押路线有很多备选方案;押送患有传染病的犯罪嫌疑人时法警须给其戴上口罩、手套等。

   嫌疑人戴手铐 穿无鞋带布鞋

  25日早上8点过,巴城寒气袭人,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楼下,一辆警车早已等候在此,市中院法警支队副支队长陈实和另外一名法警上了车,目的地为巴中市看守所,任务是提押一名涉嫌职务犯罪的嫌疑人,法院当天将对此犯罪嫌疑人进行庭审,必须保证9点30分前提押到法庭。

  到达巴中市看守所后,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陈实一手持手铐和“提押票”、一手拨通了看守所相关负责人的电话。“这个提押票是提押犯罪嫌疑人的凭证,上面写明了犯罪嫌疑人的相关信息等,案件承办部门一般会提前三天将提押票交给法警。”陈实说,在提押一般犯罪嫌疑人时,只会戴上手铐,如果涉及犯罪嫌疑人故意杀人或其他重大刑事暴力犯罪,就会给其戴上脚镣。

  几分钟后,朱红色的大门上开了一个小门,法警得以入内。大约10分钟后,几名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武警和法警的共同看守下,走出大铁门,其中就有陈实提押的犯人。记者观察,几名嫌疑人双手都被铐在胸前,脚穿没有系带的黑色布鞋。陈实告诉记者:“对于老弱残犯以及罪名较轻的嫌疑人,往往将其双手置前戴上手铐;对于身强力壮、暴力犯罪的嫌疑人,往往会将其双手铐在背后。要求嫌疑人穿没有鞋带的鞋子,是为了防止他们用鞋带伤害自己或他人。”

  陈实介绍,市中级人民法院法警支队目前共有8名法警,其中有一名女法警,每年要提押犯罪嫌疑人200人左右。一般是两名法警提押一名犯罪嫌疑人,如果案情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件则会增加警力。如果犯罪嫌疑人为女性,一般情况下就会让女法警参与提押。

  从巴中市看守所到市中级人民法院不足10公里,为了保证犯罪嫌疑人能够及时安全送到法庭,法警会事先确定押解线路,选定备用线路,勘察行车路线、道路状况和人车流量。

  由于老江北龙泉路口修建下穿隧道,提押嫌疑人的警车只好从后河桥经老城到三号桥、再通过柳津桥到达目的地。在三号桥头,虽然交通信号灯显示的是红灯,但警车仍然呼啸而过。“警车是特种车辆,按照要求一旦启动中途不准停车,不避让红灯,不准打开车门,如果是一个警车队,那么之间不准其他车辆插入。提押路线会进行不定期的调整,以保证安全。”陈实说。

  据了解,每次提押前,法警们都要做足功课,比如需要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什么案件,家庭情况如何,是否认罪以及认罪态度如何,并针对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提押做准备。在提押过程中,如果涉及重大暴力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则必须坐在带有铁框的警车内。

  执行提押任务会与犯罪嫌疑人“亲密接触”。这些嫌疑人有的患有各种传染性疾病,比如艾滋病等。陈实说,他们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特殊提押任务。为了从源头上控制传染病,同时防止提押时嫌疑人情绪激动,法警都会对嫌疑人进行防护,为其戴上口罩、手套等。值庭C

   法警需端坐一个小时以上

  警车达到法院后,嫌疑人就直接被送进了法庭,此时庭审马上开始。如果距离开庭还有一段时间,犯罪嫌疑人则会被押到羁押室。记者发现,羁押室是将一个房间隔成了许多约一平方米的小房间,这些小房间内都是软包装修,防止嫌疑人自残。

  “值庭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就说坐的位置,要求具体到厘米,前后距离嫌疑人不得超过40厘米,左右距离不超过20厘米,只要嫌疑人一动,我们就要立刻警觉起来并将其按住。”陈实介绍,值庭对法警的警惕性要求特别高,无论庭审现场的辩论有多么精彩,作为法警都不能分心,只能全神贯注,防止被告人有过激行为,还要预防被害人家属对被告人或者审判人员有任何举动。

  其实值庭是件苦差事,法警们经常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然后等其他法警交换值庭,值庭时坐姿必须端正。庭审过程中,法警在传递证据时,同样有规定,特别是出示刀具等凶器时,要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捏住侧面,锋利部位避开被告人,并与被告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法警会不会功夫?”“法警被公认为是法院内部离危险状况最近的人。因此为随时准备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看家本领必不可少。”陈实说,每周都会组织法警练习擒拿格斗、擒敌技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