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法治轨道 让公权力运行更规范更透明

11.02.2014  12:44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规范权力运行,发展人民民主,把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政治体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性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统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更为紧迫和重要。如何更好地规范权力运行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与会代表展开热议。

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改革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对于推动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化解地方发展难题至关重要。”巴中市委书记李刚认为,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理顺和构建新型的政府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尤其要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在落实过程中,要先把已经形成明显制约的体制性障碍破除掉,再探索尝试宏观性的、便于激发各方潜能的管理方式。

省法制办主任张渝田说,提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就是要求公权力的运行有法可依,政府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正式议题之前先学法,已经成了惯例。今年,还将继续加强对部门、厅局、市州和党政干部的法律宣传和培训。

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规范权力运行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必须守住公正司法这条防线。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省司法厅厅长李仲彬认为,“只有阳光执法,公开透明,主动接受各方监督,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他以监狱管理为例说明了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最容易受到公众质疑,源于相关程序和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如果严格规范程序,将相关信息和过程、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每一个执法环节都透明,并且落实了责任,“谁签字,谁终身负责”,充分接受各方监督,就能取得公众信任,提升司法的公信力。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黄昌明透露,我省将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包括探索开展省直部门内设机构及下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向派驻纪检机构,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州)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向市(州)纪委全会述责述廉试点,研究制定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实施办法等,“明确任务书,排出时间表,落实责任人,一项一项扎实推进,务求取得实效。”(四川日报记者 熊润频)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