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良序 树起“两个跨越”的坚强保障

14.11.2015  09:06
  “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传播法治文化。‘法治早班车’携法与您同行。”11月13日早上7:40,巴中恩阳区市民冉庆东登上201路公交车,“上班路上也能知晓法律知识。”201路已为上百万人次乘客进行过普法宣传,成为当地重要普法载体之一。“法治早班车”的出现,得益于一项战略在我省的开启实施。“十二五”期间,省委鲜明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过去5年,“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由决策而落地,治蜀兴川各项事业被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治省工作向全域纵深推进。

   着力顶层设计构建系统网络

  法治四川建设既有“路线图”又有“度量衡

   没有法治的保障,社会稳定就没有根基,“两个跨越”也难以顺利推进。

  省委高瞻远瞩,围绕依法执政、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社会法治、学法用法六大主要任务,把法治建设贯穿于“五位一体”建设全过程,作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决定》。与此配套,《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依法治省《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估办法》又相继出台,法治四川建设因此既有“路线图”又有“度量衡”。

  紧密的系统构建,事关法治建设的推进力度。为此,我省着力构建党委牵头揽总、部门各司其职、条块紧密结合、纵横联动推进网络。在省、市(州)、县(市、区)及其各部门普遍建立以党委(党组)书记为组长、副书记(或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组织领导机构,将依法治理办公室设在党委办公厅(室),分别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使依法治省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为夯实法治四川建设的基层基础,还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寺庙统筹开展依法治理示范创建工作,推动市县乡、学校、机关、企业、单位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开花。

   实施强力推进 坚持重点突破

  依法治省工作向全域纵深推进

  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摸准脉把住缰至关重要。


  从去年开始,德阳的公职人员又多了一份档案——法治档案。打开德阳市的一份干部法治年度考核登记表,里面详细记录了学法、守法、用法,以及违法记录等相关情况,一年下来,干部就有了属于个人的法治档案。这份档案作为干部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科学立法是依法治省的首要环节。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选题和立法建议,针对法规草案重点难点焦点问题,集中开展专题立法研究,实现法规草案全部网上公布。

  最近,家住成都市武侯区簇桥的高杰遭遇了一次行政处罚:因为自家货运车没按规定维护和检测,被武侯区交通和市政设施管理局罚款1000元。“尽管被罚款,我心服口服。”在处罚过程中,高杰通过武侯区政府网站“电子政务大厅”,核对相关法律、跟踪对自己的处罚流程和裁量结果、提出申诉,“我充分行使了当事人的权利,处罚适当,认账。

  目前,我省类似的“电子政务大厅”有200多个,成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的组成部分。

  我国80%以上的法律、90%以上的法规和几乎全部的规章,都是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负责执行和落实,行政管理行为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讲法治,首先应当强调如何用法律规范政府的行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省、市、县三级政府所有行政权力全部录入行政职权目录。“政务越来越公开,法治氛围越来越浓厚。”法国工商会成都分会负责人马晨曦感慨。

  在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省委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突出抓好“法律七进”,即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公职人员受训人数逾140万余人次,各地编发中小学普法读物130多万册,组建法治宣传队伍7000多支。

  依法治省战略正在全川纵深推进。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