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扶贫的南充路径——南充市创新开展法治扶贫“十百千万”工程纪实
高坪区法治干部为村民发放法律援助便民联系卡。
仪陇县安溪潮村联系律师张旭了解贫困户法治需求。
新华网成都7月5日电(记者黄毅)7月的四川南充,热浪逼人、酷暑难耐。一大批法治人正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让炎炎夏日中的南充清风拂面、法意正浓。
“贫困地区往往也是法治建设的薄弱地区。我们开展法治扶贫十百千万工程,其目的就是采取法治的方式,解决法治的困惑,运用法治的思维,构建法治的良序,实现全面小康”。南充市委副秘书长、依法治市办主任周鲲告诉记者。今年《南充市法治扶贫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标志着南充法治扶贫工作全面启动,实施以来,一份满意的法治扶贫答卷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南充,是全省人口大市、农业大市,也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全市有5个革命老区县、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7个省级秦巴片区县,1290个贫困村,11.19万贫困户,33.24万贫困人口,是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繁重的市州之一。南充市创造性提出法治扶贫“十百千万”工程,探索出用法治保障扶贫、推进扶贫、实现长效脱贫的新路径。
阆中市政法干警进村召开法治坝坝会。
十个服务站(点)维权做后盾
6月3日早上7时,山城重庆刚从晨光中苏醒,南充市司法局和重庆钧睿律师事务所忙得不亦乐乎,南充市首个“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在重庆江北区挂牌成立。
重庆钧睿律师事务所的王洪律师是“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在重庆的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有10万人之多,过去经常听说农民工工资、经济纠纷、民事赔偿等问题得不到保障,也接到过乡友求助电话,的确需要这么一个机构,解决他们的法治问题”。
56岁的南部人张锐是第一个到“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咨询的外出务工人员。成立当天,他就找到了王洪律师,为他免费申请了在工伤赔偿中的法律援助。
据了解,南充每年约有200万外出务工人员。为依法保障他们合法权益,南充依托驻外办事处,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城市,建立“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 负责驻地和周边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讨薪、伤害维权等接洽联系服务工作,辐射周边城市。目前,维权服务站点已在重庆、成都挂牌成立。
南充市首个南充籍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站在重庆江北区挂牌成立。
百名知名律师把脉助发展
家住仪陇县安溪潮村的65岁村民谭显克告诉记者:“最近,张律师真是帮我们大忙。村上说要帮我们入股蛋鸡专业合作社,增加我们收入。虽然村上干部也给我们讲,但张律师毕竟是专业的,他主动上门给我们讲解法律知识,还帮我们审核合同,免得我们吃亏,太感谢张律师了。”
“我到村上去的任务很明确,主要是参与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村级重大事务的依法决策;指导贫困村审查各类经济合同、村民民事合同;帮助投资业主完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法律意识,预防化解法律风险。所以我必须要抓紧时间,深入联系村了解法律现状和需求” 今年49岁援助律师张旭对记者如是说。
从南部县委办公室下派到大堰乡封坎庙村任第一书记的李翼宏说,在推动脱贫攻坚过程中,律师的作用太重要了。我们总结出的村两委提议、村民代表审议、全体村民决议的三议工作法,联系律师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据了解,南充市司法局择优聘任了100名律师,按照“1+X”模式,对口联系全市1290个贫困村。律师联系贫困村制度实施以来,共接受咨询3176次,为农田改造、产业发展等事务提出法律意见建议2485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蓬安县政法干警进村开办“法律诊所”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
千名政法干警进村促和谐
6月20日上午,阆中市西山乡岳林垭村2社任长平夫妇紧紧拉着阆中市人民检察院技术科科长杨正凯的手说:“杨检察官,你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啦,我们一定相互理解、包容,好好过日子,再也不离婚了。”
现年43岁的杨正凯是联系岳林垭村政法干警,他告诉记者,“南充市实施法治扶贫十百千万工程以来,作为联系干警,我每周至少3天在联系村,开展普法宣传,依法做好稳定维护、矛盾化解、治安秩序整治以及依法保障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基本权益等工作,群众非常满意”。
顺庆区潆溪司法所长刘继胜是联系贫困村的政法干警之一,他带着任务、带着责任来到贫困村,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法治宣传和解疑释惑,主动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20余件,协调区级部门解决了127名“三留”人员和残障人员的基本生活和权益保障等问题。
据介绍,南充市在全市政法系统中按照“一村一警”的原则,择优选派了1290位政法干警与全市贫困村结成“对子”。截至目前,已走访贫困村14000余次,开展法治宣传2458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624件,关心帮扶特殊群体26984人次。
顺庆区法治干部马小林给联系户普及法律知识。
顺庆区法治干部马小林为村民讲解法律知识。
万名法治干部入户结穷亲
“前几天,我家来了个法治干部,虽然是年轻娃,可是我家的贵人哟。他不但找律师帮我儿子审核修改了外出务工劳务合同,还三天两头到我家,摆龙门阵、讲法律。我现在才明白,任何问题只要依法都不是问题。”顺庆区潆溪街道板凳垭村村民,58岁的蒋大德告诉记者。
顺庆区依法治区办干部马小林,就是蒋大爷口中那个年轻娃,他告诉记者,“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每次下村工作就像回家一样。我们法治干部,不仅是为百姓的脱贫提供法治保障,更重要的是用法治浸润人心,引导大家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法治思维,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截至目前,南充市9县(市、区)和所有乡镇(街道)均择优选择了17680名具有一定法律素养的法治干部,建立法治人才库,其中 10579名法治干部已全部深入所有贫困户,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6560次,协助律师审查合同21870件,开展法治扶贫专题调研13430次,解决具体法律问题38430件,形成有价值的意见建议680条。
南充市依法治市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法治干部入户很受欢迎,他们不但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最关键的是还引导广大贫困群众树立了法治理念,逐步推动形成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法治的春风,尤如三月的春雨,细腻地融入南充的山山水水,融入每个贫困家庭,融入贫困群众的心田,书写了一份满意的法治扶贫答卷。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