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法学教授:法治人才需求看涨 望高校严进严出
原标题:川大法学教授、长江学者左卫民:法治人才需求看涨 望高校能“严进严出”
10月28日晚上6点50分,川大望江校区文科楼的200会议室座无虚席,川大法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左卫民将做一场名为《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依法治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讲座。
这一场讲座的“火爆”出乎意料,会务人员不得不调大麦克风的音量,让门外站着听的同学也听得清楚。一位站在门边,手里拿着笔记本和考研书的同学告诉记者,“今年考研,政治肯定会出很多四中全会的题”。
解读
新举措“合法性审查”或促政府增设法律顾问
左卫民:重大行政决策,公众要参与,专家要论证,除了风险评估之外,还要合法性审查,这就意味着,法律工作者成为政府法律顾问的机会就多了。我估计,从明年开始,政府招人,可能都要增招学法律的、懂法律的岗位,法学专业明年的就业前景会好一些,或者说,近几年的就业前景都会好一些。
新机制 法治人才招录更规范便捷有望免“国考”
左卫民:这次《公报》特别强调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一个利好消息是,政法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要进入法官、检察官等法治专门队伍,将更规范、便捷。什么叫规范便捷?你看现在,如果要去省高院做法官,首先你要通过司法考试,第二还要通过公务员考试,那怎么办?那就考两回,全国到处考,哪里有考试就去考,省考、国考,一整套。我个人的理解和推测是,以后司法工作者可能不一定再参加公务员考试,通过司法考试,再由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让政法院校的毕业生能够“规范便捷”地进入。
新提法“立法工作者”公职律师亦有发展空间
左卫民:《公报》提出:“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其新意在于,让我们的立法更具有专业性。这是这次重要的一个变化。前有法律顾问,后有立法工作者,而“公职律师”这次也有强调。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律师职业市场化之后,公务员式的律师如从事刑事法律援助、在政府法律部门的是比较少的,以后将有一批公职律师,未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在企业里任职的公司律师也会越来越多。
对话
望高校法治人才培养“严进严出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左卫民教授表达了自己对此次《公报》的深刻感受,“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历史上首次以中央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推进依法治国。我个人的感性感受是,第一,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前所未有地重视依法治国。第二,这次的《决定》显示出涵盖面很广、涉及层次很深、力度很大。第三,对中国的未来而言,可能是一个里程碑!”
正如左卫民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将来法学专业就业的前景将进一步看好。但他在“法学的春天来了”这句话的末尾依然保留了一个问号。这是因为,一方面是对法治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从供给上来说,“我们现在各大高校的法学院、法学专业太多了!”当前政法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处在一个“良莠不齐”的状态,并且将来依然会面临这样的矛盾。
“希望今后高校培养法治人才‘宽进严出’?不,我更希望的是能够‘严进严出’。”左卫民说。
中小学设法治课程需“喜闻乐见”
关于“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个问题,左卫民表示,高校教育本就是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非法律专业学生学习的政治类、法学概论等课程已经包括了法治教育的内容。“我个人预计,今后高中政治课程中涉及法律的内容比重会增加。”
至于中小学的法治教育现状,他表示,“不论今后怎样加大法治教育力度,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都必须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需要学习的、对他有用的法律知识,并且是以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乐于接受、听得懂、能运用的方式,教授给孩子们。”华西都市报记者宋扬肖笛张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