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外教来川“开小灶” 传授山地救援技术

28.11.2013  21:13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袁玥 摄影 华小峰)“嗖!”的一声,一名被牢牢固定在担架上的“伤员”,就被救援人员从50米开外的山头,稳稳地运送到了吊桥上。这一幕,今日就发生在金鸡谷户外运动中心。

因为受阿尔卑斯——四川山地旅游开放合作处的邀请,法国夏木尼国家登山滑雪培训中心的专业高山救援向导,专程来川为西藏拉萨登山学校的向导们,传授最新的山地救援技术。

法国资深专业高山救援向导,来川“开小灶

据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副领事暨阿尔卑斯四川山地旅游开放合作处负责人高宁介绍,此次来川授课的两名法国的专业高山救援向导,均来自法国夏木尼国家登山滑雪培训中心 。这两名专业高山救援向导,分别是尼古拉?贝扎尔和巴蒂斯?格雷隆?拉巴。两人都拥有非常丰富的山地救援经验,今年42岁的巴蒂斯?格雷隆?拉巴,从事高山救援工作已经有18年之久;而今年41岁的尼古拉?贝扎尔,也拥有20年的高山救援经验。据了解,他们在法国当地,每年要参加30多次的山地救援工作。

本次来川,他们主要是为来自西藏拉萨登山学校的6名向导,进行一次关于高山救援的特训活动。培训时间将从23日一直持续到30日,为这6名向导提供,为期8天的山地救援提高班。“本次培训山地救援技术都比较基础,广泛适用于四川各地的山地救援工作。”阿尔卑斯四川山地旅游开放合作处负责人高宁介绍,主要将教授横向及纵向跨越的救援技术,其中纵向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从高处将伤员救至低处,另一种是将伤员从河谷、山谷等低处,救至到安全的高处。

滑索救援,嗖一声,伤员就运下山了

今日下午,本次高山救援的特训活动,正在金鸡谷户外运动中心进行。一条绳索,横跨在顶峰与一座吊桥之间,随后一名由西藏拉萨登山学校的向导假扮的伤员,被牢牢固定在一副橡胶担架上,通过绳索在几百米的高空中,从山上被稳稳地运送到了吊桥上。

据法国的专业高山救援向导介绍,通常在山地救援中,如果遇到无法跨越的山谷或者河谷地带时,为了更安全和更快速的转运伤员,就会用到这种滑索救援的技术。“今天演示的滑索救援,滑索的长度大概在50米左右,我们实际遇到的救援中,曾经使用过最长的滑索有100米。”据法国的专业高山救援向导介绍,搭建这一救援设备,大概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对伤员来说却是更快捷和舒适的转运方式。“伤员通过的这个滑索的时间,大概需要5分钟左右。

记者体验,还没有过山车吓人

随后,一名大胆的男记者,主动要求扮演伤员,体验了一回高空被救援。因为已经通过对救援设备的测试,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救援人员就将这名男记者,五花大绑地牢牢固定在黑色的橡胶担架上。“感觉身体两侧有点儿紧,但如果是伤员应该固定得越牢固,他们会感觉越舒服。”该男记者说到。

救援人员确定已经将“伤员”固定好后,吊桥上的工作人员,开始手动拉动绳索,“伤员”就开始缓缓从山头像吊桥方向移动。由于绳索下方,就是深约百米的山谷,黑色的担架在高空中晃晃悠悠的缓慢移动,着实让人有点儿胆战心惊。但法国的专业高山救援向导解释道,“其实是非常安全的,这一绳索能承受2000kg的重量,但由于需要手动拉动,所以一般可以运送200kg至300kg的重量。而且伤员是被牢牢固定在担架上,即便担架发生180度的倾覆,伤员也不会从高空坠落。

几分钟后,这名“伤员”终于被安全运送到吊桥上。“感觉非常稳,因为完全看不到两侧,所以也不觉得吓人。”该名体验记者说,“还没得翻滚列车吓人。

温馨提示:

今日,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的副秘书长刘峰,也在现场观摩特训活动。刘峰建议,四川冬季相对不太适合开展攀岩、徒步等户外运动,建议户外运动的爱好者,特别是有登山基础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可以选择攀冰的户外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