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二三四”工作法全力推进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

07.07.2016  03:16

  一、坚持“二个原则”,谋划建设布局。

  为保证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我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了《大竹县农村机耕便民道2013-2020年建设规划》,编制规划着重突出“二个原则”:一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根据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的现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方便群众程度的大小,科学安排,合理布局,划分为先期建设和后期建设、重要路段和一般路段,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二是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原则。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纳入全县5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项目,以村为单位,对每条路进行详细规划。

  二、强化“三项措施”,确保建设质量。

  严把工程质量关是搞好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的关键,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严格施工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在工程施工建设中,重抓三项措施,确保进度质量。

  (一)配强业务骨干,加强技术培训。为确保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质量。一是请“外援”。我们从交通部门请来数名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退休老同志当技术顾问,帮助和指导我们开展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二是练“强兵”。今年,我们举办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培训班2期,邀请专家和领导来讲课。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而且带动其他业务人员提高业务技能,保证了建设质量。

  (二)严格施工时限,加快施工进度。在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中,我们切实强化质量观念,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抢赶进度。一是限时完成制。根据每条路任务量的大小,规定了具体的完成时间,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突破这个底限。二是奖惩挂钩。凡按时完成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任务的都要给予奖励;凡是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建设任务的全县通报批评。

  (三)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工程质量。质量是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的生命,我们把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贯穿于整个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的全过程。一是落实质量监督制度。成立了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小组,紧靠施工现场,严把每个关口,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二是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坚决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不论涉及谁,都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

  三、落实“四个到位”,提升建设水平。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德政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内容之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实施。一是广泛动员。县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对农村机耕便民道的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和保证措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安排部署,及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二是落实责任。县上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县农林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发改、交通、扶贫移民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并同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并把机耕道建设任务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强化督促检查。为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县政府督导组经常深入工程建设第一线,现场检查督导。发现好的典型及时宣传报道,推广先进经验;发现问题立即通报,限期整改。通过开展督促检查,有效地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快速推进。

  (二)强化宣传发动,群众认识到位。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修路积极性,才能快速推进我县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为此,各级党委、政府把宣传工作作为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参与。一方面在基层“两委”会议、群众大会上大张旗鼓的宣传“要致富,先修路”的好处和道理,激发群众修路热情,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修路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标语、板报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据统计,今年,县电视台宣传报道达32次、各类简报、信息报道14次,制作标语近2000幅,印发宣传资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形成了对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

  (三)强化合力并举,资金投入到位。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改善农村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采取国家投入为引导,群众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乡村道路建设融资方式抓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一是加强与财政联系,努力争取各级财政对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的投入,2016年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二是强化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将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项目与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统筹安排,用于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整合资金1653万元,其中:一事一议432万元、以工代赈65万元、扶贫开发66万元、农业综合开发135万元、土地整理395万元、高标准粮田建设195万元、现代农业基地建设195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130万元、新农村建设39万元。三是发挥群众主体投入作用。在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中,农民既是投资主体,又是受益主体,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广泛宣传,激发了他们的修路积极性。不少农民把多年积蓄和务工收入投入机耕道建设。全县群众自筹资金1250万元,投劳5万个。四是吸纳社会投入。如县川环橡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文模统投资150万元,在欧家镇新四村修了一条3.5公里的“乡亲路”。

  (四)强化建管并重,管护落实到位。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三分建、七分养”。我们在加快道路建设的同时,把加强农村机耕便民道养护作为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的延续,并对农村机耕便民道建设管护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政府牵总、乡村为主、群众参与、部门指导的养护模式,确保建一条、养一条、绿一条、成一条,发挥效益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