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进入“深水区”,先动谁的利益?

28.02.2015  23:33

    新华网四川频道2月28日电(本网记者 谢佼)近日关于“北京将单双号限行”的话题引起激烈争论:有人认为治理雾霾人人有责,需要个体付出一定成本;有人认为雾霾成因复杂,为何只针对汽车尾气,工业企业为何不单双日停工?无论赞成还是反对,无论激进还是温和,这些言论虽然立场不同,但却都折射出一个现实: 治理雾霾需要触及利益。这是所有进入“深水区”的改革,必然面临的问题。

    雾霾的成因的确复杂,但根本来源却有迹可循。近年来严重雾霾集中出现,是我国近几十年来粗放式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结果。要治理雾霾,就要对现有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但凡改革,没有不触及利益的,没有轻描淡写就能解决问题的。这也是彻底治理雾霾的真正难点所在。

    要触及利益,就要看都会触及谁的利益。单双号限行,必然触及车主们的利益,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必然影响生产者和政府的财政收入,也间接触及工人的利益……种种利益交织,会产生一系列矛盾:要触及谁的利益,先动谁,动多少?在触及利益的同时,能否做到社会安定、经济平稳、群众满意? 决策者的勇气和智慧,将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因为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必然会引起反弹。要治理雾霾,需要决策者的勇气,这个勇气,来源于顶层设计。

    决策科学有赖于顶层设计。相关利益如何合理切割、切割的范围大小、剥离利益后如何补偿……如此种种,需要拿出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案。比如“单双号限行”,如果北京真正实现了单双号限行常态化,那么近在咫尺的天津、河北要不要效仿?如何弥补车主的利益?不开车,能否享受到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公交、地铁价格上涨影响巨大,是不是需要调整和补贴?污染更重的“大货车”“黄标车”是不是也应该限行?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可以加大补贴力度?“单双号限行”的同时,能否同步推进工业企业的减排?

    公众对单双号限行有疑虑,主要意见在于, 不能把治霾的压力,都转嫁给市民和公众。在出这样的“狠招”之前,已经穷尽了其他手段了吗?是否也该动一下高耗能企业和个别政府部门的利益?

    网上有个段子,说有的地方为了减排,禁止农民烧炕。这样的段子,是公众对减排避重就轻“捏软柿子”的嘲讽。如果缺少科学论证和顶层推进,这样的段子,也许就会在现实中出现。

    让老百姓享有洁净的空气,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国家把空气质量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就是要触动相关利益格局。 在利益格局的调整中,身处其中的人,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不改变行政执法环境,又如何改变大气环境?希望国家在治霾时更加重视顶层设计,科学均衡各方需求,以尽可能少的公众代价,换回青山绿水,换回万里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