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景区门票涨价乱象须法律先行

15.09.2015  17:46

 

  随着一年一度的“十一”黄金周来临,多个景区又传出涨价的消息,令很多有出游计划的人们不知所措。

  据有关媒体报道,仅今年上半年,国内多地旅游景区纷纷提高门票价格,上涨幅度从10%到50%不等。还有不少景区已提前放出涨价风来,如甘肃麦积山景区预计9月底涨价,由现行每人次70元调整为90 元;张掖丹霞景区则将于11月22日起调价,由现行每人次40元调整为54元;广西南溪山景区和桂林尧山索道将分别在今年9月份到明年1月份期间执行涨价,涨幅在15元至30元。

  之所以集中出现景区涨价潮,因为今年是景区涨价“解禁年”。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该规定出台后,一些景区在2008年前后进行了价格调整,2012年前后,各景区又开始第二轮涨价。今年又逢“解禁年”,因此许多景区选择这一时机涨价。

  面对势头渐起的涨价风,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发布《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建立景区质量等级评定与门票价格水平惩戒联动机制。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也向全国旅游景区发起倡议,倡导5A、4A级景区带头不上涨门票价格。倡议发出后,应该说收到了一定效果。截至目前,已有2050家景区签订了“不上涨门票价格”的承诺书。

  然而,仅靠通知和倡议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景区门票价格上涨问题。为此,一些专家建言,景区乱涨价的根源在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强有力的制约。专家建议:应当围绕相关法律法规,产生出景区门票的一个坐标体系,这样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价标准。同时,法律法规也应明确规定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该由哪个行政管理部门来作为执法部门。

  还有专家进一步建议,应对公益型、市场型和混合型的景区进行分类管理及定价。对于公益型景区,必须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公平透明的门票形成机制,同时应按年度公布经由第三方审核的财务报表,并将财务情况置于国家和全民监督之下。对于市场型景区,应该将其交给市场进行调整。混合型景区的定价,则应介于公益型景区和市场型景区之间,由政府来实行市场指导价或最高限价管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在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经验。美国对国家公园门票的收费问题,国会有专门的立法,规定所有国家公园门票最高不能超过20美元;如果调整票价,调整后的门票价格需在公布一年后才能实施。韩国于2007年修订《国立公园法》,规定所有的国立公园免费开放,景区因此减少的门票收入由政府财政补贴。日本1957年制定《自然公园法》,几乎所有的自然名胜都是免费的。17个国营公园中有的需要门票,但是票价只相当于该国几瓶矿泉水的价格。

  看起来,要想遏制景区门票上涨过快还得靠法律。依法定价,才能真正治理好景区门票疯涨之乱象。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