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四川篇]齐心协力脱掉“穷帽子”实干巧干鼓起“钱袋子”

31.03.2016  08:28

   编者按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当前,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正全力以赴投身脱贫攻坚硬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确保省委各项部署落地落实。

  脱贫攻坚要在“精准”上下功夫。各地着力抓实抓细抓具体,探索出种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本报记者分赴各地,走近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前线的基层干部,聚焦他们最直接的脱贫思路,触摸他们最鲜活的脱贫“良方”。小山村的“微信支书”,将贫困户的土特产“搬到”网上;程章村的“双陈计”,脱贫计划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他们在实践中因人施策、因户施策、量身定制,使扶贫帮在点子上、扶在紧要处,提高了扶贫实效。人物名片

  程治钧:通江县云昙乡印顶寨村村支书。针对土特产销售难等问题,探索电商进村,带领村民开微店卖特产,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人物感言

  乡亲们咋个脱贫?苦干实干加巧干!两年内全村脱贫,我们有信心! ——程治钧

   开微店卖特产小山村有个“微信支书”

  □本报记者 庞峰伟

  “今天卖了一只羊,436元,贫困户余洪珍家的。”3月30日,记者见到刚下课的程治钧时,他正拿着手机翻看“钧芳原生态农业合作社”微店的销售情况。这几天,程治钧忙着参加巴中市组织的一期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班。

  印顶寨村是边远贫困村,到去年底,村里还有56户贫困户。余洪珍的丈夫去世,她一个人拉扯两个正在读小学的孩子。如何让余洪珍这样的贫困户早点过上好日子?从3年前当上村支书起,程治钧就一直在琢磨。

  去年5月,在上海务工的村民陈勇超需户口簿复印件,托村民向仕平到乡上复印后再快递到上海。程治钧拿过户口簿,用手机把页面拍下来,通过微信将照片传给陈勇超,以往几天才能办好的事现在仅需一两分钟。程治钧从中得到启发,当天便建起全村微信交流群。不长时间,就有400多名村民加入微信群,他们可从中获悉村里动态、了解惠民政策、学习种养技术,更可与其他村民和村干部随时交流。

  看到村里的微信群这么活跃,程治钧开始琢磨怎么利用微信干更多事。去年10月,他注册了名为“钧芳原生态农业合作社”的微店,并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发动贫困户把家中的土特产“搬到”网上卖。

  余洪珍是第一个受益者。程治钧到余洪珍放羊的山坡,拍照后发到微信群和微店上。不久,就有好几个人想订购余洪珍家养的羊。余洪珍说,“一只羊卖给上门的小商贩,要比微店的价格少近百元”。

  通过微店,贫困户向贵勇家卖出550公斤白芷,收入1600元;贫困户向明志卖出一头牛,收入3300元,比卖给牛贩子多500元……一次次实践,让不少贫困户尝到甜头。贫困户蒲美林今年打算把养牛规模扩大到20头。

  目前,程治钧已帮18户贫困户和其他村民卖出近5万元的各类土特产。一个多月前,又有10户贫困户加入到钧芳原生态农业合作社微店。

  “4月1日村里还要建立一个农村电商服务点,让更多村民的土特产进入微店、淘宝店销售,今年脱贫40户不成问题。”程治钧说,即将开的淘宝店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印顶寨村脱贫奔康淘宝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