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西班牙油橄榄大规模落户四川撂荒地
原标题: 希望西班牙油橄榄大规模落户四川撂荒地
既有乡情又有期盼,港澳委员和列席侨胞、台胞积极发声——
□本报记者 刘淼淼
1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特邀2组讨论会现场。这个小组由港澳委员和特邀列席的海外侨胞、台胞组成。“上午的工作报告比以往精简了许多,是好事,但我觉得会期还有压缩空间,可以更精练!”省政协委员、香港先通投资集团董事长郑旭第一个发言,也奠定了整场讨论的基调:直言不讳、畅所欲言。
海外侨胞的乡情
民企“走出去”,先评估政治经济环境风险
今年是省政协第二次邀请海外侨胞和台胞列席省政协全体会议。列席的6位海外侨胞都是新面孔,且多是四川人。此次受邀列席大会,他们都直奔主题建言献策。
西班牙四川同乡会前会长曾涌特别关注撂荒地的利用问题。“我是成都人,在西班牙住了20多年,回来才知道什么叫撂荒地。”他说,四川七、八万平方公里的丘陵坡地基本都是撂荒地,长满荒草,对人多地少的四川来说是极大的浪费。
“所以我把西班牙最强项的油橄榄带回来了。”曾涌介绍,10多年前,他就开始在四川考察选地,尝试栽种油橄榄,现已在金堂建立3000亩油橄榄种植基地。“我认为四川可以利用贫瘠缺水的撂荒地大规模栽种油橄榄。如果得到各级政府支持,将是个了不起的项目!”他建议,国家应改进农业补贴的手段,相比普遍发放耕保基金,对农产品进行补贴更能激发农民积极性。
“我也是成都人,到美国20多年了。”另一位列席的侨胞、美国盛朝公司董事长刘朝宇自报家门。他特别想为四川民营企业“走出去”支招。“民营企业‘走出去’投资、收购往往存在盲目性。可以借鉴美国,政府开辟专门机构,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环境风险进行评估,为前去投资的企业提供参考意见。”他建议,省政协也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类似服务。
港澳委员的期盼
经济发展之外,能否看到空气质量有更大改善
记者发现,虽然特邀组成员来自港澳台及海外,年龄、身份也各异,但大家仿佛约好了一样,在对四川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表示肯定及赞叹后,立刻话锋一转,表达共同的担忧。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就是“交通”和“空气”。“过去7年,我每个月来一次成都,唯一没有大进步的就是空气和环保!”省政协委员、香港华人置业集团执行董事刘鸣炜满是遗憾,也流露出期待,“未来7年,在经济发展之外,能不能看到空气有更大改善?”省政协委员、香港协力有限公司、成都协力集团魔芋科学种植加工园有限公司董事、总裁黄兵也呼吁对雾霾天气应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列席的台胞、永利成(成都)房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璇玑来说,最大的困扰是交通。“1992年起我就长住成都了,平时都不敢自己开车,出门就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他说,不敢开是因为很多人不守交通规则,建议社会各界要从小向孩子们灌输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