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河“隐藏”支渠 大冬天也隐藏不住臭

16.12.2015  10:38

  “聚宝坨”上游正在清淤导致下游河段发臭。

  12月11日,成都市民李先生致电华西都市报,称自家附近的一条河渠又黑又臭,哪怕是近来的低温天,数米开外依然能闻到臭味。

  李先生想起曾经看过成都市河渠污染治理专项工作、国家住建部最新出台《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等报道,他因此提出质疑,成都市许诺的黑臭河渠综合治理成效在哪里?《指南》要求的至少90%的老百姓满意,才能够认定达标的考核到底怎么落实的?

  为此,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水务局、高新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据高新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河渠发臭是因河道上游在清理淤泥,待本月底完工后,就将另外引水来改善水质。同时,该负责人透露,成都200条黑臭河渠将在本月底实现全面截污,明年6月底前整治完毕。

  爆料 /

   “隐藏”河渠又黑又臭河滩上还有裸露黑泥

  “河水又黑又臭,垃圾多,泥也多。”12月11日,李先生来电向记者讲述。他每天停车的某露天停车场附近,一条宽七八米的河渠脏臭严重,希望有关部门重视。

  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投诉的这条河渠流经高新区中和街道,并汇入府河,经过领馆大道桥下的一段脏臭尤其严重,“周围打围多,这段河渠不容易被看到”。

  按照李先生的讲述,记者找到了这段河渠。河渠两侧分别是打围但未施工的工地和李先生口中的停车场,河渠并不靠近马路,但从露天停车场进出口能一眼看到河渠的情况。

  “水很黑,不少漂浮的杂质,还有裸露的黑泥。”正在附近作业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他平时并没有注意水质的变化,“看到河面的时候少,不过有时候味道确实大。”

  回应 /

   上游正在清理淤泥本月底将整治完工

  这条河渠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记者随后联系上成都市高新区城市管理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这条河渠名叫“聚宝坨”,是府河的一条支渠。他解释说,在聚宝坨上游,施工人员正在清理淤泥,下游的河水才会发黑变臭,待清淤工作完成后,会引进“洗瓦堰”的河水来改善水质。届时,这条河渠将不会再有臭味。

  “聚宝坨的整治工程本月底就能完工。”该负责人表示,对于李先生投诉的沿河边上的排污管道,他直言这并非市民想象中排放污水的管道,而是雨水管道。“平时不会有水排出,但只要下过雨,片区的雨水就会通过该管道流出来。”

  带着有关部门的回应,记者再次进行了走访,验证了这位负责人的说法。在中和街道双龙桥附近,记者看到了第一个施工现场,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清淤。继续往上游再走约1公里,又出现一处更大的工地。这里是两条河渠的交汇处,水流量很少,臭味却很重,“就是清淤搅起的味道。”

  追问 /

   90%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听民意

  根据此前的公开报道,今年成都市要完成400多条黑臭水渠治理,年底已至,能否如期完成?又如何达到官方承诺的90%公众满意率?

  对此,记者走访了成都市水务局。该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市民投诉所涉及的河渠污染治理专项工作,分三个年度,即2013年度要对中心城区苏坡支渠等30条中小河渠进行综合治理,2014年度的治理任务是183条中小河渠,200条位于郊区(市)县的中小河渠被列入了2015年度河渠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的“黑名单”。“治理目标是全线截污,水质明显改善。”

  针对“90%的满意度”一说,该负责人称,是来自住建部新近出台的关于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技术指南中整治效果和社会调查评估方法之一,需要专业机构的鉴测作支撑。目前,成都市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结果已上报住建部,成都将加快组织开展整治工作,确保在2017年底前,城市建成区内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相 关 报 道

   成都200条黑臭河渠本月全面截污明年6月底前治理完毕

  早在2013年,为改善城乡水环境,成都市便锁定了413条黑臭中小河渠,计划用3个水利年度完成治理工作。根据计划,2013年度整治30条,2014年度整治183条,2015年度整治200条。其中,今年治理的200条黑臭河渠主要涉及二、三圈层14个区(市)县和成都天府新区。

  今年即将结束,成都的黑臭河渠治理情况进展如何?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月底前 200条黑臭河渠将全面完成截污工作,明年6月底前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具体来看,截至今年12月,成都已完成排污口整治4411个,新建污水收集管网680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74座,关闭或整治养殖场527家,关闭或整治排污企业364家,已治理河渠水环境有了明显提升。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市水务局正组织专人对去年整治的河渠进行验收。其中,锦江区、邛崃市已通过验收。同时,为巩固治理成果,已将2013年治理的河渠纳入考核范围,一旦出现反弹排污或新增排污,每个排污口将处罚30万元。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媛莉殷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