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抓螃蟹 意外发现“娃娃鱼”

10.04.2015  10:38


意外发现的“娃娃鱼

昨日上午,内江市公安局大门口,许多市民正围成一团,还有人拿出手机拍摄。人群中间的地上有一个盆子,盆中有一条约3斤左右重的鱼,而且还长有 4 只脚。有的围观市民眼尖,一眼就认出了盆中的鱼,那就是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娃娃鱼”。而站在一旁的一村妇自称“娃娃鱼”是抓螃蟹时意外发现的。随后,该村妇将“娃娃鱼”交给了森林公安的民警。“会将‘娃娃鱼’暂寄养在动物园救助站,观察后再做安排。”民警说。

抓螃蟹发现怪鱼村民以为是鲢鱼

发现“娃娃鱼”的村妇叫陈家洪。4月8日下午,忙完农活的陈家洪与同村村民的伍金华等人在市中区史家镇的一条河边逮螃蟹时,在一块大石头旁发现一条长有脚的鱼,起初她们还以为是鲢鱼,于是就将它装在塑料口袋中带回了家。

奶奶,这是‘娃娃鱼’,我在电视上看到过。”下午5时许,陈家洪5岁的孙女放学回家后,看见带回长有脚的鱼后,便对陈家洪说道。“我也不认识‘娃娃鱼’,就听见音像小孩哭一样。”听到孙女说是是“娃娃鱼”,陈家洪便赶紧给广汉开药店的女儿打电话确认。经过陈家洪描述过后,女儿女婿都确定这是一条娃娃鱼。

他们说这是国家保护动物,要我好好照顾,结果我和丈夫一晚上都没敢睡觉。”4月9日一早,陈家洪便和其他几名一起发现娃娃鱼的村民商量,决定将娃娃鱼放回河中,但又经过再三考虑,决定将娃娃鱼带到市公安局,交给公安机关处理。

怪鱼确系娃娃鱼送往动物救助站

昨日上午11点左右,陈家洪等人便带着娃娃鱼来到内江市公安局大门口。由于野生动物属林业部门管理,内江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内江市森林公安局。接到消息的森林公安局民警随即赶到现场。经证实,陈家洪等人发现的这条鱼正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娃娃鱼”。

在内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在河中发现‘娃娃鱼’,这也说明内江现在河流水质环境较好。”森林公安局民警说,“接下来,我们会将‘娃娃鱼’送到人民公园的野生动物救助站暂时饲养。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石代强 摄影 曾利军

名词解释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也是现存最大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它的叫声很像幼儿哭声,因此人们又叫它“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