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推进PPP重在一个“实”字

15.12.2015  11:39
核心提示:  有一个流行的说法:PPP应该是一桩长久的婚姻,而非一场炫目的婚礼。要成就一桩长久的婚姻,就要把做实PPP放在更加重要的位  

  有一个流行的说法:PPP应该是一桩长久的婚姻,而非一场炫目的婚礼。要成就一桩长久的婚姻,就要把做“实”PPP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河北省就是这样做的。

  在法律框架下推广PPP

  河北省财政厅副厅长高云霄介绍道,除要求严格遵循预算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以及财政部印发的PPP操作指南等一系列规范,河北还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推广PPP模式的实施意见,基本建立了PPP模式推广的法律政策框架,以此保障和约束政府和社会资本规范运作。

  项目库建设是推广PPP模式的“牛鼻子”,河北对此极为重视。由省财政厅与其他部门共同征集项目,加快建立省市县三级项目库。同时,指导河北市县政府和省直部门,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起点规划培育PPP优质项目。经过三次征集,并认真组织专家论证、择优筛选,目前已建立多层次、多维度、全覆盖的省市县三级项目库,入库项目251个,估算总投资4060亿元,实现了省市县对PPP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

  将财政补贴纳入刚性预算,安排推广专项资金进行支持,今年省级财政预算专门安排了3亿元的PPP模式推广资金,制定了奖补办法,以一次性奖补形式,统筹用于PPP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资本金注入。出台《关于财政助推金融创新支持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财政+金融”模式,积极为PPP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要保证PPP项目“婚后生活”的幸福,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的自觉履约都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河北遵循契约精神,对于政府自身以及社会资本都做出了约束:

  在保障政府履约方面,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政策框架,实现有法可依,规范运作;二是将政府承诺的财政补贴纳入预算;三是合理承担相应风险,包括政策、法律和最低需求风险;四是量力而行,规定地区PPP项目年度财政支出责任不能超过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

  在保障社会资本履约方面,一是给予社会资本合理的收益回报预期,但其最终收益与其工作绩效挂钩;二是通过政府采购,依法择优选择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三是加强对PPP项目的监管,建立中期评估、绩效评价制度,促使社会资本创新发展,保障社会资本持续获得稳定、持续合理回报;四是建立履约保险制度,社会资本需要提供履约保函。

  河北的“秘诀”真不少

  从操作PPP项目的微观层面而言,第一道门槛就是项目识别。河北省财政厅对此总结出了简洁而实用的“十大秘诀”,其中包括“七个不”和“三原则”:

  “七个不”包括:一是领域不能偏,应用范围须要在能源、交通、环保等国家文件规定的10多个公共服务领域;二是时间不能短,合作期限一般要在10年以上;三是主体不能错,组织实施机构只能是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及事业单位;四是要素不能少,必须进行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证明项目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五是购买服务不保守,要善于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借助中介机构推动PPP项目规范实施;六是政府不控股,管理权、经营权要交给社会资本;七是政府不保底,给予社会资本合理的收益预期,但收益要与项目绩效挂钩,并在经营期建立价格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三原则”包括:一是中介机构选择必须充分竞争,在政府采购中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择优选择中介机构。二是测算要严谨。物有所值评价要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内不同方案的成本和风险;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要考虑全生命周期过程的财政支出责任,其中不仅包括测算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也包括配套投入等间接支出。三是权责明晰,由本级政府负责本级PPP项目测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并对其后期的政府采购、运营全生命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