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大拒绝在校卖鞋垫20年老太入校园遭质疑
新华网石家庄11月17日新媒体专电 (记者 齐雷杰)今年75岁孤苦老人张素婷,在河北师范大学老校区做了20多年缝缝补补的伙计,师大搬迁后继续在新校区摆摊卖鞋垫、坐垫、袜子等,被称作“鞋垫奶奶”。近期,河北师范大学为整改校园安全隐患,要求所有摊贩一律不准进入校园,经营性活动都要集中到店面里,“鞋垫奶奶”由此被拒之门外。
偌大的校园,是否应该网开一面,为这位出了校门就面临生计难题的老奶奶保留一席之地?这一问题引发了学校、社会和网民的热议。
“鞋垫奶奶”生计艰难
“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解到,张素婷老人曾在河北师大老校区照看自行车棚多年,顺便为学生们做些缝缝补补的营生维持生计。今年75岁的老人,可谓孤苦伶仃,晚景艰难:她的首任丈夫早年溺亡,两人未曾生育。第二任丈夫带着两儿一女和她结了婚,她自己还曾收养了一个女儿。十年前,老伴去世,而儿女们长大成人后,与她的关系渐渐疏远。
年过7旬,张素婷老人还在外漂泊。据了解,老人保定清苑县的老家房屋坍塌,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养女身上,想等着养女盖好房子就搬回去住。现在,性格要强、愿意自食其力的老人,租住在石家庄一间每月房租200元的简陋小屋里,有时候坐公交车辗转到新校区摆摊卖鞋垫等小物件。而出了校门摆摊,早夜市都有摊位费,老人也占不到好位置,生计艰难。
对老校区最后一届师大学生来说,“鞋垫奶奶”身上寄托着他们对已被拆除的大学校园的美好回忆,一些同学发帖倡议照顾老人的生意。因此,当学校保安阻止老人进校摆摊时,一些同学却对老人摆摊表示宽容和同情。“校园这么大,老人摆摊又占不了多大地方。”两位艺术专业的学生说。
校园秩序遭遇人性化管理之问
“中国网事”记者走访了河北师范大学新校区,看到校园道路宽敞,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偌大校园里只有老师和年轻学生们来来往往,不见一个摊贩踪影。
相比部分同学,学校一些老师则对禁止校园摆摊表示支持。“老奶奶70多岁了还要摆摊谋生,确实孤苦无依,但校园不是菜市场,禁止摆摊也是为了校园秩序和安全。”一些老师说,从前在老校区时,校园里有不少卖煎饼、灌饼、肉夹馍以及鞋垫、袜子等小杂物的摊贩,但摊贩之间、摊贩与学生之间,难免产生矛盾纠纷甚至冲突。
“偌大的校园难道真容不下一个摆摊的老人?”面对这一问题,学校有关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跟一些学生充满爱心相比,看似学校不近人情,但无论强势人物还是弱势群体,都应该遵守规矩。老师们个人给老人捐些款物都没有问题,但校园禁止摆摊的口子不能开,否则今天照顾“鞋垫奶奶”,明天就会出现“煎饼爷爷”“肉夹馍大妈”,校园秩序和安全很难保证。
记者采访了解到,师大新校区有3家平价超市,还有一座地下市场,现在所有经营性活动都要进入店面。而禁止摆摊之前,校园环境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外人进入校园,争夺摆摊位置。就连在校园公告栏张贴广告海报,一些张贴者也不时发生争吵,互相“覆盖”。
一些网民发表评论认为,大学校园管理没有规矩不行,学校初衷很好,但也应该多些人情味,没有必要将制度与人性化关怀对立起来。培养充满爱心的学子远比外在的整洁规范重要,并呼吁用爱心为“鞋垫奶奶”留下一块谋生之地。
但一些网民和石家庄市民也表示,大学是教书育人场所,学生和网民们的爱心弥足珍贵,但不能为同情一个人而坏了整个校园规矩。帮助老奶奶,可以从政府低保救助、子女赡养和社会捐助上做工作,或者为其在早夜市申请免费摊位,让老人有一个稳定的保障,而不应强迫学校违反管理规定网开一面。更多像“鞋垫奶奶”一样的弱势群体,需要政府兜底保障,不能把责任压在一所校园的“特殊照顾”上。
社会爱心温暖老人
“中国网事”记者采访了解到,看到河北当地媒体有关“鞋垫奶奶”的报道后,石家庄北人集团旗下的北国超市裕华店,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据业务经理燕晓飞介绍,考虑到冬天室外天寒地冻,老人又上了岁数,超市就为老人在超市入口人流密集处开辟了一方小小的柜台,并在卖场入口处挂起横幅,欢迎“鞋垫奶奶”入驻售卖,并为其做推介宣传。
“现在老人周一至周五亲手做鞋垫,周六日进我们店售卖,就有了谋生的一席之地。”燕晓飞说,石家庄好多市民通过媒体都知道了‘鞋垫奶奶’,都愿意买些鞋垫照顾老人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