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铜“惊艳”后重回振荡
中国的铜消费量约占全球的40%,国内宏观层面的变化对于铜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周二晚间,央行通过常备借贷便利(SLF)向五大行注资5000亿元的传闻,使铜价出现大幅波动。但笔者认为,即使传闻最终被证实,其对铜市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首先,目前国内铜产能过剩的现状并不是资金面不足所引起的,增加短期的流动性或者降低短期的资金成本,并不能缓解需求不足的现状。其次,从近两个月的新增贷款数据来看,银行放贷相对比较谨慎。目前国内整体需求状况不佳,一些盈利状况好的行业有充足的贷款额度,资金面没有问题,但行业不景气的资金面普遍紧张,银行考虑到风险问题,也不会轻易放贷。
目前银行不是无钱可贷,而是不知道该流向哪里,即使增加了银行的资金额度,资金面紧张的行业情况也不会有所好转。对于铜市来说,短期资金面向好预期,不会直接改善需求,铜价应不会形成向上突破的走势。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国内精炼铜产量为68.01万吨,再创新高,同比增长21.34%,环比增长7.27%;今年1—8月国内精炼铜产量为483.06万吨,同比增长11.74%。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铜产量的大幅增加无疑会增加供应,但与之相背离的是国内外铜的低库存。目前伦铜库存在15万吨附近,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附近,上海铜库存目前在7万吨左右,也是自2012年以来的低点。
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国内铜实际消费量的增速应低于铜产量与进口量的增速,但铜显性库存没有增加,这说明有一部分铜流入保税区仓库或成为民间的隐性库存。铜隐性库存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应是相对较低的价格激发了投机性需求。今年2月底至今,铜价基本上处于50000元/吨附近,而回顾近几年走势,2009年10月至2014年2月,铜价基本处于50000元/吨上方。潜在的赚钱效应是投机性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这可能也是国内铜 现货 价格难以下跌的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国内的货币政策导向以定向刺激和市场调节为主,未来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后期资金面对铜市的影响有限,不会支撑铜价大涨。与此同时,国内屡创新高的精炼铜产量,必然会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国内外的低库存以及中国消费的放缓,部分现货铜可能转为隐性库存,但从长期来看,与2009年20000多元/吨的铜价相比,目前的价格吸引力并不大,现阶段的投机性需求增加应是暂时的。当然,目前很难判断铜价的振荡走势还会延续多久,但在产能过剩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状态下,铜价振荡后向下突破的概率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