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市场打破“行政藩篱” IPO大排队要避免“刻意均衡”

28.03.2014  17:45

新华网北京3月28日电(记者赵晓辉、张晓博)证监会27日晚间宣布,首发企业可在沪深市场自主选择上市地,不与企业公开发行股数多少挂钩。新政策之下,部分深市IPO排队企业或将转战沪市。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按照目前的表述,尚不清楚监管层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在首发审核过程中实现均衡,应该提醒的是,在两个交易所之间引入竞争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不能以行政手段刻意实现两所的均衡。

IPO大排队打破“行政藩篱

根据证监会的最新政策,IPO企业可自主选择上市地,应当在预先披露材料时确定上市地,并在招股书等申报文件中披露。此项规则发布前已申报的企业可本着自愿原则,重新确认上市地并更新申报文件。

这是尊重市场、淡化行政干预的重要表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沪深两市的分工与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应取决于沪深两市的自我特色及差异化经营,而不应该由行政手段被动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这样做,有利于市场均衡及投资者细分。

中国股市开业的头十年,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平均配置上市资源,沪深两市同质化倾向十分浓重。2000年以后,由于深交所暂停主板IPO,并重点发展中小板和创业板,从而逐渐形成了沪深两市的差异化定位,这为深交所的中小市值板和上交所的大市值板划界奠定了重要基础,并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的A股市场架构。

过去的沪深股市分工依附于行政管制,由证监会来划定势力范围。现在把行政藩篱拆除,两个市场都将获得更大的空间去寻找市场定位,延伸业务边界。”董登新认为。

市场活跃度和估值决定选择

证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排队在审的IPO企业有685家,其中拟在上交所上市的有170家,拟在中小板上市的有283家,拟在创业板上市的有232家。

按照证监会此前的规定,IPO融资股本在1亿股以上的,原则上在上交所上市,5000万股以下的,原则上在深交所上市,融资股本在5000万股至8000万股之间的,由相关公司自主选择。

在最新政策下,等待IPO的685家企业都将获得重新选择上市地的机会,并按照新的选择进行排队。可以预期,沪深两市IPO排队打通之后,一些原本排在深市的企业可能会选择到沪市排队,以争取早日实现上市。

不过,时间仅仅是企业选择上市地的一个考量因素。“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二级市场活跃程度以及市场监管者的服务水平等都将影响企业上市地的选择。”一位投行人士说。

据了解,一些企业选择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一个重要原因是“名誉”。由于上交所的企业蓝筹居多,“6”字头的股票往往代表一种身份。业界预计,部分规模较大、偏国企的公司可能更倾向于上交所,但对于追求实惠的民营企业来讲深交所仍具有较大优势。

一些具有创新概念、非传统行业的公司在深交所能够获得更好的估值,而且深市活跃的二级市场交易让未来的高管减持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仅仅是时间上的提前恐怕很难让这些企业更换门庭。”上述投行人士说。

引入竞争要避免“刻意均衡

近年来,蓝筹市场的低迷让上交所很是头疼。遭遇发展瓶颈之后,上交所提出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板,并力推T+0交易,以活跃蓝筹市场。这些建议的落实依然遥远,但证监会的新规已经为上交所改变弱势格局打开了一扇门。

根据证监会的规定,证监会审核部门将按照沪深交易所均衡的原则开展首发审核工作。对此,分析人士认为,按照目前的表述,尚不清楚监管层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在首发审核过程中实现均衡,应该提醒的是,在两个交易所之间引入竞争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但是不能以行政手段刻意实现两所的均衡。

除此之外,如何重新统筹两个市场的定位成为一个摆在监管层面前的现实问题。“要警惕破坏性的竞争、盲目跟风,两个交易所应该突出各自的强项和特征,用上市标准来表达差异化特色。”董登新认为,应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改进上市标准,来吸引公司上市,不能打价格战,相互模仿和抄袭,要避免同质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