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红顶子”的行业协会商会怎么活
7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厘清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商会的职能边界。今年下半年将选择100个左右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开始第一批试点;2016年总结经验、扩大试点,2017年将在更大范围试点,通过试点完善相应体制机制后全面推开。(《新京报》7月9日)
《方案》的发布,意味着近7万个行业协会商会头顶上的“红帽子”就要被摘除了,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从“二政府”转变为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方案》不但明确了脱钩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与其主办、主管、联系、挂靠的行业协会商会,还确定了脱钩任务和措施:一是机构分离,规范综合监管关系;二是职能分离,规范行政委托和职责分工关系;三是资产财务分离,规范财产关系;四是人员管理分离,规范用人关系;五是党建、外事等事项分离,规范管理关系。如《方案》能不打折扣地执行,一些习惯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行业协会商会的好日子恐怕就要到头了,有的可能会因此而死掉。
这些年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如通过各种评奖及组织各种名目繁多的会议大肆敛财,大搞“评奖经济”、“会议经济”,因此被称为“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所以很不受人待见,有很多网友建议干脆将之废了算了。
我并不完全同意废除这些行业协会商会,因为作为一种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它一方面能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献计献策;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研讨会、建立重点调研课题等方式,积极参与行业管理,能促进本行业正常有序地开展经营活动,维护行业利益。在我国逐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需要有更多的行业协会商会协调政府和行业的关系,所以必须关注它们脱钩之后怎么活得更好的问题。
从眼前看,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后的日子一定很难过,因为挂靠单位失去了,协会领导易人了,财政拨款没了,事业编制成合同编制了,对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也会大大降低,恐怕今后再也难以本着官方或半官方的名义,通过“评奖经济”、“会议经济”创收了。不过,行业协会商会要活下去,这是肯定的,有三条生存之道不妨一试:
其一,确立行业规范。在政府停拨财政资金后,行业协会商会应争取立法方面的支持。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之所以发育比较成熟,运作比较规范,就因为有一套完备的法律进行规范和管理。反观我国,虽然行业协会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尚未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要尽快研究和制定行业协会的中央和地方性法律法规。
其二,争取建立购买服务制度。当下中央正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各地协会商会应争取从政府手中承接一定的社会服务项目,用政府购买自己服务的钱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资金。
其三,职能归位,练好内功。行业协会须履行好三种职能,一是必须为企业服务,二是应具有自律、协调、监督和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职能,三是协助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的职能。落实了这三种职能,行业协会商会才能在行业中树立威信,提高地位,从而赢得全行业和社会的支持,好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