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旧书箱
原标题:天天学习 | 沉甸甸的旧书箱
又至一年开学季,一批学子开始了新的人生征程。读书、学习是青少年学生阶段的主要内容,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值此开学季,《天天学习》特分享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窑洞苦读的故事,与您一起共勉。
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深厚的黄土和古朴的窑洞。
1969年初,不到16岁的习近平和其他14名北京知青踏上了这片黄土地。当地村里派来两个生产队社员来接人,搬运行李时,发生了这样一段小插曲。
有个社员看到两个不算大的箱子,以为很轻,拎起来才发现“死沉死沉的”,不禁说了句:“这箱子看着不大,咋这么重!里面装了金元宝吗?”原来那两个沉甸甸的箱子都是习近平的,里面装的全是书。这两个箱子里的书伴随着习近平在梁家河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挑灯夜读的夜晚。
图为习近平住过的土窑洞“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这是青年时代的习近平给自己提出的要求。
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习近平居住的知青窑洞里,炕沿上、铺盖上、枕头边,都堆放着各种书籍。在他看来,增强本领的途径就是学习和实践。
上山干活时,习近平兜里总是装着一本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他便会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在四川学办沼气,看到门上的对联,他一一抄写细细品味;为了借阅《浮士德》,他可以徒步走30里地……
梁家河的那孔知青窑洞里,昏黄的煤油灯常常燃到半夜。
延安是习近平人生的一个启程点,他曾说:“我现在的很多基本观念和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他以自己年轻时的读书经历,激励广大青年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青年习近平不仅博览群书,且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特别注重将读书和实干结合起来。
乡亲们一直念念不忘,21岁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自己购买了相关技术书籍,亲赴四川学习经验,最终带领梁家河村民建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面对梁家河土地少、人穷吃不饱饭的现况,他起早贪黑带全村人在沟口打淤地坝,增加耕地面积;修道路、办铁业社、建代销点、打大口井,青年习近平坚持知行合一、躬身实践,为乡亲们办实事。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必须要勤于学习,增强本领。
这些年,习近平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对于读书劝学,不厌其烦。他鼓励青少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教导青少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图为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大校园同留学生亲切交谈。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规划“时间表”:“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从“时间表”上可以看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发奋学习,努力拼搏,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责任编辑:王树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