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西南科大十周年纪

09.05.2018  12:56

震后十载风雨路  感恩奋进谱新篇

——5. 12 汶川特大地震西南科大十周年纪

   

编者按: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震碎了西南大地,震惊了世界,带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牵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地震可以移动山脉、堵塞河流,但丝毫动摇不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结关爱,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夺取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西南科技大学作为地震受灾最严重的高校之一,在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在全校师生艰苦卓绝的努力下,经受住了灾难的考验,实现了涅槃重生。十年后的今天,学校旧貌换新颜,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焕发勃勃生机,谨以此告慰逝去的同胞,回馈社会各界的爱心,回应各级领导的关爱。

   

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时间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西南科技大学距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北川老县城直线距离45公里,在地震中有5名学生遇难,96名师生受伤,超过70%校舍建筑受损,12800多台教学仪器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地震造成学校山体滑坡、地基下沉、房屋损坏,基础设施遭受重创。看到鲜活的生命转眼离开人世,美丽的校园顷刻满目疮痍,几代人、几十年辛勤耕耘的办学成果瞬间遭到严重破坏,顿时让人痛心不已,很多师生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地震发生后,面对3万余名师生震后的临时安置和心理安抚、缺电缺水等日常饮食的难题和生活必需品的紧缺、学生正常学习被迫中断等一系列巨大困难和压力,学校不等不靠,立即开展自救工作。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预案,抓紧抢救伤员,了解灾情,报告上级,疏散和安抚惊恐中的学生……。救护车不够用,教职工主动用私家车运送伤员;实验室发生火灾,教师冒着余震危险扑灭火源;面对师生吃饭难题,饮食中心员工冲进食堂取材做饭;为消除地震恐慌,辅导员深入学生给予关怀,专业老师主动开展安全应急和心理疏导讲座……全校师生员工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开展自救互助,全力参与抗震救灾。为恢复校园教学生活秩序,对毕业生加强个别指导,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使其顺利毕业;发挥学校远程教育优势,灵活安排学生的授课辅导,保证其学习需求。为尽快恢复学校面貌,迎接正常复课,教职工牺牲暑假时间,全力以赴投入工作。在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的努力下,震后一百天完成应急加固维修,实现新学期顺利开学,教学科研活动全部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奋起自救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组织干部、师生广泛参与灾区的抗震救灾、心理疏导及农房建设等恢复重建工作。先后组织了50余批5000多人次志愿者到医院、灾民安置点、灾后恢复重建等进行志愿者服务,学校“心理救援”志愿者服务队在绵阳灾民安置点进行心理疏导服务时,受到了来绵阳视察、慰问灾民的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肯定和赞扬。

   

大爱无疆  真情永存

在巨灾面前,一声声问候、一份份真情从四面八方纷纷汇聚到学校,点燃生命的希望,催生奋进的力量。从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从社会各界再到国际友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无疆的大爱,真情的守望。

灾后,中央领导、国家部委、四川省、绵阳市和社会各界及国际友人第一时间给予学校关心和大力支持。多位时任中央领导、国家部委领导、省委领导亲临学校慰问师生和指导学校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教育部、国防科工局、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特别关心学校,给予学校经费和政策的支持。国土资源部矿产管理司、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中国建材联合会、中电集团人事部和基础部等国家部委相关部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等30余所高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联合办学董事单位,中国中材集团公司等友好合作单位,中共岳池县委、县政府等地方党委和政府第一时间来电来信慰问,给予了学校无私的援助。

在学校遭受巨大地震灾难时,全国各地校友纷纷来信、来电表达对母校的深切牵挂之情,并慷慨捐助,帮助母校战胜困难。日本广岛工业大学、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德国波鸿应用技术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国外高校和国际友人,给予我们亲切问候和帮助。

10年过去了,无疆的大爱,真情的守望已化作让我们感动的力量。我们不会忘记,在抗震救灾的非常时期,是“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的无疆大爱激励学校顺利渡过一道道难关。我们更不会忘记,在学校灾后恢复建设工作时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情守望助力学校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这每一份关怀都将温暖着西南科大人的心,每一份恩情都将让西南科大人铭记。

   

感恩奋进  砥砺前行

抗震救灾,恢复重建,这是一次对学校精神的洗礼,也是一次对全校师生的检验。爱心涌动的无私奉献,激发了西南科大人拼搏向上的斗志,奋发勇为的动力,为学校发展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校师生员工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传承“艰苦奋斗、拼搏创新”的西南科大精神,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振奋精神重建家园,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感恩奋进之歌,推动着学校在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一个又一个坚实有力的步伐。

十年来,学校成为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分别教育部、国家国防科工局同时共建高校,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成了四川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学校办学规模从2.6万余人增加到3.4万余人,招收了来自26个国家的留学生,实现了学历留学生的零突破。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教职员工从2274人增加到260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增长了55%,博士研究生增加了3倍多,“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翻了一番。学科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4个,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22个,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学位完善的学位授权体系。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从8个增加至21个,新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5项,到校科研立项经费翻了2番多。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与16个地市州和县区建立了广泛的校地合作和帮扶机制,支持助力地方经济建设、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校园基本建设成效明显,累计新增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修建近900套经济适用房,极大改善了教师住房条件。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创业大赛”等科技文化体育大赛及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办学层次完善,社会声誉良好,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在2018年自然指数中国内地高校排行榜中位列第148位。

   

扬帆远航  再创辉煌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战略等七大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吹响了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号角。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是高校最根本的发展逻辑,也是最根本的动力源泉。对标新时代、新要求,学校制定了“双一流”建设方案,提出了三个阶段建设目标,描绘了未来30年的发展愿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省部共建、局省共建和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定点联系高校,西南科大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为指引,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证,以“双一流”建设为统领,积极抢抓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董事会联合办学的优势,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四梁八柱”的基础上,加快综合改革,释放全要素发展动能,推进“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的发展,进一步凸显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奋力开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征程。

遭遇灾难是一段痛心的历史,抗击灾难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抗震救灾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十年过去了,这段不平凡的岁月让人难以忘怀,这段浴火重生的经历将永载西南科大史册。在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再次感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带领我们攻坚克难、共渡难关!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校友对学校的热心帮助,让我们在灾难的悲痛中感受到温暖和希望!感谢全校师生的辛勤耕耘和刻苦努力,是大家勠力同心的艰辛付出让西南科大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将以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感恩奋进、继往开来,在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用勤劳与智慧书写西南科技大学更加辉煌的明天,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更多更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