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汶川:打造“群众式乡愁型”康养农庄

26.04.2015  14:13

  草长莺飞、山花烂漫,四月的汶川县漩口镇春意盎然,三江鹞子山养生堂康养农庄就坐落其中。鹞子山养生堂康养农庄,是汶川建设生态康养基地,打造休闲避暑旅游的有效实践。

  2014年以来,汶川县走出了将生态庄园建设与幸福美丽新村、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2015年,该县将在深度挖掘历史、民俗、养生的基础上,探索文化与旅游相融路径,加快生态康养基地建设,着力打造约1000平方公里生态康养区,大力推进各类康养基础项目建设。

  据当地负责人介绍,汶川县很多村寨普遍存在“观念信息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缓慢、集体经济空壳”等老问题。路该怎么走?政府和村民都面临重要抉择。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或许是城市人对乡愁的向往,但是在汶川,最不缺的就是“山、水”。然而,汶川“乡愁”的资源虽很丰富,可并未在农村集中打造能够用于旅游的符号和产品。基于此,汶川县决心培育特色市场,用“蓝天白云、山水生态、乡愁野趣”的特色来争取游人心。据悉,从2014年8月到12月,三江镇仅用4个月时间,即在麻柳村鹞子山初步打造了首期系统性的“乡愁”项目。

  海拔1600米的鹞子山,年平均气温12.9℃,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15800个,绿色覆盖率达90%以上,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都市人向往的康养胜地。近年来,汶川县深入推进川西北生态功能区先行地建设,大力实施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县创建,而鹞子山养生堂景区,正是汶川这一发展思路的一个缩影。

  关于“康养农庄”和“乡愁野趣”的关系,当地相关负责人谈到,康养农庄是汶川县整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品牌,是纲;而“乡愁野趣”则是康养农庄推向大旅游市场的核心吸引物,是目。

  值得关注的是,“康养农庄”核心定位在于“农”字,根本目的在于推进“三农”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县、乡党委政府的主导下,一种“四引四主”的工作推进模式在鹞子山项目深入实施。所谓“四引四主”,就是“发展什么产业、资金怎么筹措、平台怎么搭建、产品怎么开发”等四个重要环节,一律实行“政府统筹引领、群众自主决策”,充分尊重民意、顺应民愿、让民作主。

  村民主动干,不仅利于减少建设推进中的阻力,而且节约了大量财力。鹞子山养生堂景区,为村民共有的集体项目,由全体村民成立集体企业进行实体开发,由群众以土地、林产、现金以及投工投劳折资等多种方式入企当股东。同时,以家庭为单位的旅游项目或接待设施投入由家庭自己投资。村企或个人资金不足的部分,采取政府或银行借资融资方式解决。村企领导班子由群众从市场经营能力强、品行好的致富能手中选举产生。

  鹞子山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敏表示:“接下来最大问题,是鹞子山养生堂旅游产品如何更新完善,项目如何推广运营。我们正在协商指导村上,准备采取与专业团队(公司)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厅了解到,过去五年,我国康养事业迅速发展,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康养服务的总量明显不足。如何把养老产业与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全方位提供中高端老年群体的需求服务,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越来越多类似于鹞子山这样的康养农庄,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