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灾后重建成绩斐然 全省广大职工感恩奋进共建美好四川

14.05.2018  23:47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给全省39个重灾县(市、区)及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汶川地震发生后,在中央、全总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各级工会迅速启动自然灾害职工受灾紧急处置预案,向受灾的地区工会和灾区同胞伸出援助之手,捐款送温暖、献爱心,共渡难关。十年后,曾经满目疮痍的地方变得焕然一新,灾区生产恢复、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十年来,灾区上下稳中求进追赶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稳步扩大,经济发展成就显著。39个重灾县GDP达6829.7亿元,总量是2008年的3倍。

十年过去了,国家在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等方面不断努力,2008年以来,成都市建成各类地震应急避难场所600余个,位居全国第一;初步建立了市、区县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职工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2017年,全市各级工会开展各类地震应急演练数百次;自2008年以来建成了20余家职工心灵驿站,为经历灾难的民众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

汶川县各级基层工会组织经过不懈努力,200多个企业工会组织得到全面恢复,从2008年到2018年,工会组织对24439人次实施了困难帮扶,帮扶资金高达1153.4266万元。建档困难职工从2008年的3460人下降到158人。

在北川县,2008年,绵阳东辰磁性材料有限公司遭受了“5.12”特大地震和“9.24”特大山洪的严重破坏,致使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财产遭受重创。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工会组织的帮助下,企业组织职工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随着技术改造升级,东辰磁材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不仅是北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江油县是工业重镇,企业众多,在地震中企业受到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达21.57亿元,工业园区抓住灾后重建对口援建的大好机遇,励精图治,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清香园蔬菜工程师王永红感慨地说:“我们清香园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新建成了20万吨绿色食品产业园,年销售大概在15亿元左右,带动了周边农民增收约2.5亿元,增加了就业岗位约1000个。园区相比震前新增三十余家企业入驻,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这些巨大的变化离不开党和国家对灾区人民的关怀和帮助和江油市委市政府的扶持帮扶,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建设家乡添一份力。

芦山县得益于灾后重建产业配套政策,全县“一园两区三带四线五大特色产业”生态农业布局不断完善,五大特色产业总规模达15.4万亩。依托灾后重建期间创建的汉姜古城、龙门古镇、飞仙关三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大川河风景区,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成型。

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干部纷纷表示,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地震灾区,灾区人民见到远道而来的客人,说得最多的两个词就是感谢与感恩。灾区重建发展的巨大成绩,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北川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昌军感叹到,“10年过去了,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人与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北川坚强地挺立起来,顽强地走了过来,战胜灾难、化危为机、崛起危难。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可缺少的雨露,一刻也不能少。咱震区百姓的新家越来越好,职工群众的‘娘家’也要跟上步子才行。”曾经在汶川读书的职工王薇说:“灾区的道路修好了,再次去到灾区心情不会像曾经那么焦躁。我很欣赏灾区人民在平凡而美好的新生活中,可以不忘记曾经的苦难,并喜悦地讲述他们的好生活因何而来。他们在援建省市的人们和自已的努力下,已走向了新生活。”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党的十九大代表陈小玲说到,“2008年至今,已经十年了,看到现在的汶川、绵竹、北川、都江堰等重灾区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我感到无比欣慰,同时,我更加被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重建精神深深感染,作为一名劳动者,我一定要把这种精神贯彻落实到本职工作中,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泸州、为四川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