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商报》:汶川地震六周年:震中映秀民众遥寄哀思感受变化

22.05.2014  20:25

  中新社汶川5月12日电 (记者 殷樱  安源)“咚咚咚”的羊皮鼓声拉开了“羌族释比祭祀活动”序幕,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六周年纪念日,汶川民众以传统羌族释比及羊皮鼓队祭祀的方式纪念追思地震遇难同胞。
  12日上午,由四川汶川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羌年》代表性传承人王治升、“羊皮鼓舞”代表性传承人朱金龙及其鼓队队员以及自发前来的遇难者亲属和民众在汶川映秀公墓为“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的同胞举行祭祀活动,告慰逝者、追思亲人。
  下午14点28分,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前,300余名民众在此聚集,为在抗震救灾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举行悼念活动。随着深情低回的《鲜花曲》响起,身着素衣的民众,面对遗址默哀。致哀之后,所有到场民众依次上前,将手中的小黄菊祭献到纪念台上。
  “思念埋在心头,生活还得继续前进。”来自漩口镇的村民王彩芳将手中的菊花轻轻放下,寄托哀思。她告诉记者,家里有亲人在汶川地震中遇难,差不多每年的5月12日都会过来祭奠。“现在的生活很好,希望逝者安息,生者好好珍惜生命。
  专程从眉山赶来参加悼念活动的市民徐玉华表示,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也是希望给逝去的人一点安慰。“生命太脆弱,活着的人要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当日,汶川县还在水磨镇白石村进行了县级防灾救灾应急演练,集中开展应急指挥决策、自救互救、医疗救护、群众转移、临时安置等抗洪抢险救灾综合演练科目。
  除了遥寄哀思,汶川人也感受着六年来的变化。震后六年记者重返汶川,这个昔日的极重灾区“”起来了。据了解,2013年该县接待游客604.8万人次,是汶川人口的近60倍,实现旅游总收入26.29亿元人民币。有千年历史的西羌文化古镇——水磨镇,在地震前聚集了63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粗放型的工业发展模式,让水磨镇生态环境付出沉重代价;地震后,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这里变成一座风景如画的现代“桃花源“,“水磨效应”正在逐步传播开来。 
  “震前,老街上做生意的不多,也看不到游客。可现在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商铺,人人有就业啰。”水磨古镇禅寿老街上村民刘中正说,今年五一节小长假首日,就有20000多名游客到水磨镇旅游观光,迎来了旅游小高峰。(完)   

      刊于5月13日菲律宾《商报》、菲律宾《联合日报》、美国《世界日报》、泰国《新中原日报》、泰国《亚洲日报》、澳门《澳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