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借力自然资源 助民多元增收
“我们麻柳村的鹞子山养生堂开业以后,把我的农家乐生意给带动起来了,多亏了政府的规划和支持。”麻柳村“清风阁”农家乐老板徐强一边照顾游客一边说道。
徐强口中的鹞子山养生堂生态农庄是一处集“休闲养生、农事体验、美食娱乐、采摘垂钓、会议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康养休闲农庄,是汶川县“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案例。
2015年,汶川县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依托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优势、文化优势,推进农旅文深度融合,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整合三次产业功能、叠加三次产业效应,倾力打造集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与康体疗养为一体的生态康养目的地,推进汶川产业可持续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生态康养为本
农庄环境吸引人
“养生堂开业以来,已经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发展趋势非常好。”麻柳村支书徐敏说。
鹞子山养生堂生态农庄的建成,是汶川县深入推进川西北生态功能区先行地建设,大力实施生态康养旅游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农庄的成功,为汶川生态农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此,汶川县立足区域、地理、气候、资源和人文优势,整合农村土地、劳动力、文化、种养植(殖)资源,科学编制了《汶川县生态农庄发展规划》,在全县有条件的农村开展了生态经济农庄建设,联村连片打造经济繁荣、生活富裕、设施完善等的社会主义现代农村。
漩口镇赵公福地财圣居是汶川县继三江镇鹞子山养生堂生态经济农庄建成之后又一力作。
“这里山好,水好,空气好,人也热情,特别适合来避暑。”成都游客李婉已经不止一次来赵公福地避暑了,这里的绿色生态环境、热情好客的群众,让她第一次来就爱上了这里。
目前,三江鹞子山养生堂、漩口核桃坪赵公福地两个生态经济农庄正在对外营业,水磨花谷经济等庄园的建设正稳步推进。
产业转型为根
群众增收致富快
汶川县大力进行生态康养农庄建设,其根本目的在于推进“三农”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麻柳村鹞子山养生堂生态农庄在建设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旅则旅”的原则,以发展农业“五千万工程”为基础,引导村民大力推广林果、林禽、林药、林畜、林下种植、森林旅游6种生态复合型产业和其他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6+x”模式,种植了中药材黄连、重楼、川贝、天麻、当归,以及本地养殖的土鸡等生态资源开发的特色生态食谱已面市31种菜品,深受游人喜爱,为增收致富打开了新路子。
同样,核桃坪赵公福地农庄在建设中,整合全村一、二、三产业优势,叠加三次产业效应,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优美、效益倍增的现代农庄,形成了茶叶、猕猴桃、魔芋等种植产业500余亩,生猪养殖4000余头存栏,茶叶加工、农家乐9家的农旅融合发展,2014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为农村集体注入了新的发展空间,群众增收不再是难题。
今年,该县正在实施的大槽头村、黄家村、黄家坪、群益村、三官庙村、大寺村、秉里村和大禹农庄“7+1”个生态农庄建设,将辐射带动40个村加快发展,按照预期发展目标,生态农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13644元。生态农庄建设已成为推动汶川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据悉,近年来汶川县坚持绿色、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打造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与生态康养、农产品加工与商贸流通、集体经济与助农多元增收、河坝与高半山产业联动发展的“五位一体”生态经济农庄模式。目前,以三江镇、水磨镇、漩口镇为核心,规划融医疗、文化、膳食等于一体的1000平方公里生态康养福地逐步形成。
赵瑾雯 杨超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廖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