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汪姓:元朝时最辉煌 湖广填四川壮大

19.02.2015  07:28

    汪姓得姓在山东,但得到长足发展,还是在安徽。自古以来,就有“天下汪姓出徽州”的说法。如今,安徽仍是汪姓第一大省,安徽汪姓人口几乎占了全国汪姓人口的四分之一。

    宋元以前,除了汪华的后裔有迁居到四川的外,四川汪姓人的活动,史籍上记载较少。明清时期,随着两次大移民的进行,湖广大量汪姓人迁入四川,四川汪姓开始活跃起来,名人增多,人口急速增加。如今,四川汪姓人口有30多万人,大致位居四川姓氏的第60多名,是继安徽、湖北、江西之后的汪姓人口第四大省份。

     秦汉前后时期

    汪文和迁徽汪姓迎来大发展

    春秋时期,汪诵确立汪姓后,虽然后代子孙地位显赫,但人丁不旺。据唐朝时汪华编的《汪氏宗谱》透露,汪氏经过30世的发展,在北方才39户。相对于其他姓氏来说,汪姓的人口繁衍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但历史给了汪姓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这个时候,已是东汉末期了。汉献帝年间,汪姓第31世汪文和,在初平3年(192年)因平乱黄巾军有功,晋升为龙骧将军。建安2年(197年),中原大乱,汪文和认为北方战乱不太平,从河南禹州南迁到浙江会稽,孙策封他为淮安侯,任会稽令。汪文和把家安在了会稽。

    建安13年(208年),孙权派人平定黟县、歙县,与始新、新定、黎阳、休阳一起,设立新都郡,治所在始新(后来的淳安)。汪文和见始新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把二儿子汪超留在会稽,带着夫人和大儿子汪轸迁到始新。

    汪文和在汪姓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以前南方没有汪姓,他是开创南方汪姓的始祖。

    晋太康元年(280年),吴国被灭,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隋朝开皇11年(591年),改新安为歙州。宋徽宗宣和3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新安郡,成为江南汪姓的一大郡望。

    当时的新安是一个较为偏僻荒凉的地方,外界干扰少,汪文和的后裔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渐渐发展为新安郡的一大望族,有“十姓九家汪”的美誉,还形成了有名的支派——陇西汪氏。

    新安汪氏在徽州得到空前发展,汪姓人开始从徽州向安徽境内甚至全国各地不断扩散。在安庆府,形成了“九里十三汪”的强劲态势。徽州成了汪姓人口向全国各地辐射迁移的源头,“天下汪氏出徽州”的说法由此而来。

    晋元帝时,汪姓第36世汪道献出任黟县令,把家迁居到歙县。南齐时,第40世汪叔举,一天由临溪沿登沅水而上,看到沿途山水优美,好一个居家所在,就举家从歙县迁到绩溪登沅洞汪村(现叫大庙汪村)。汪叔举往下传了4代,到了隋末唐初,出了个让后世汪姓人引以为傲的超级大人物——汪华。

     隋唐时期

    汪姓大迁徙天下汪氏出徽州

    汪华的故事,我们后面会专门讲述,这里说说他所在的汪姓大家族繁衍迁徙的情况。

    唐初,汪姓的子弟大多担任重要官职,加上汪氏人口大发展,唐玄宗开元5年(717年),汪姓被封为十大国柱姓,排在第六位。

    汪叔举迁到登沅洞汪村后,汪姓后裔繁茂,人口有很大发展,成为当地的超级大家族。登沅洞汪村容纳不了这么多人,这一支汪姓人开始大量外迁。

    汪华有9个儿子,大儿子汪健有6个儿子,其中二儿子到六儿子全部迁到四川重庆。二子汪璨有两个儿子,长子汪处凝后来迁居到四川涪陵(今重庆涪陵)。

    值得一提的是,汪华七儿子汪爽的后裔中,有个人叫汪风林。汪风林又叫汪伦,唐代大诗人李白那首著名的诗《赠汪伦》中的汪伦,就是他。

    从登沅洞汪村迁移出去的汪姓人,又不断向外扩传。唐朝后,四川、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汪姓人,大多是从安徽迁徙出去的。原徽州以外的汪姓人,被淹没在大量从徽州迁出的汪姓人口中。所以,后人提到汪姓时说“天下汪氏出徽州”,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宋元时期

    汪姓大家族在川曾辉煌一时

    宋元时期,是汪姓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汪姓人仍主要在安徽、江西、浙江辗转迁徙,只有少数支系迁徙到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两宋时期,汪姓人继往开来,继续繁衍昌盛,人口达到47万,开始在全国的大姓中崭露头角,成为第32位大姓,在黟(今安徽黟县)、歙(今安徽歙县)、婺源(今江西婺源)等地,人口最多。

    四川如今的汪姓人中,家谱上记载了先祖在宋元时期的迁徙情况。宋末元初,汪登一从徽州府休宁县迁徙到湖广黄岗府汪家集高河坎,汪省一迁居到湖广麻城洗脚河蒿枝坝大松树。明洪武4年(1371年),汪兴德入川到简西干封镇(今四川简阳三岔坝月亮沟),后来迁往简阳猪窝沱。后裔汪源经,又迁到简阳石盘铺檬茨沟(今简阳石桥镇汪家沟)。元朝延祐年间,汪大三从黄岗迁到武昌大冶邑界,后世子孙后来入川,迁往蓬溪、射洪等地。

    元朝时,汪姓家族在四川的40多年里,维持着较大的势力。元世祖至元15年(1278年),元军攻克重庆后,四川基本平定。汪良臣被授资善大夫,中书左丞,行四川中书省事。第二年,元世祖取消四川行省,任命汪良臣为安西王相。至元17年(1280年),元世祖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以汪惟正为左丞,分省四川5年。

    在此期间,汪姓家族还有两人在西川统兵。另一个叫汪惟孝的人,9年内,曾先后担任过四川四道宣慰使司中的东、南、西三道宣慰使,后来升为龙虎卫上将军,尚书右丞行四川省事。

    此外,还有多达两位数的汪姓人,在四川为元朝廷效力,官居要职,身名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