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技术落地自贡 45天治理 污水变三类水

08.04.2016  13:26

用于治理水污染的河蚌

“你今天喝的水,实际很可能是亿万年前恐龙屙的尿。”网络上这句看似带有调侃意味的话,其实却是对大自然自净能力的赞许。类似“神奇”的事情正在自贡悄然发生。从2009年开始,来自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修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专利技术落地自贡,并运用实施水治理,普通生活污水只需要经过45天治理便能达到国家三类水标准。据了解,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自贡落地了7个治理项目,治理水域面积达500亩左右。

生态治理水污染鱼、水草、螺蛳都有功

“大自然本身具有强大的自净能力,完全生态环保的水治理方式同样有效。”自贡川越水治理公司董事长杜银江说,他们从2009年起在自贡开展水污染治理工作,跟传统多数污水处理厂的化学治理方式不同,他们引用的是来自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发明专利,“这项技术即是以修复水体生物多样性来净化水质,是目前最为生态的水污染治理方式。例如水体是总磷超标,那就可以投放花白鲢进行治理,如果是淤泥较多,那可以投放螺蛳、河蚌等进行生物清理。”在生态治理的运用中,他们还将在水体种植岸边水草、漂浮植物以及水底植物等,立体化的恢复水体的生物群落,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杜银江表示,经过他们长时间的实验和实地操作,普通生活污水在经过这项技术的治理后,仅需 45天左右便能净化为三类水,“水质和透明度明显变好,伸手进水50公分仍然能看见手指,异味消除,总磷、总氮、重金属等污染物得到控制,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的水质要求甚至更高。”

已落地7个治理项目累计治理水面500亩

据了解,2009年前,沿滩区兴隆镇饮用水源地长时间受到周边居民生活用水、生活垃圾、农药等的污染,已经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受到限制。自2009年这片水域实施修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后,水质得到持续改善,原本浑浊恶臭的水已经变得明亮无味,居民用水才得以保障。

此后的时间里,这项生态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先后被运用到了仙市镇、联络镇饮用水源地治理等多个项目。2016年1月,杜银江的团队开始对自贡市委大院内的景观池进行治理,“经过治理,景观池内的水已经从劣五类净化为了四类水。”据了解,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运用到了自贡的7个水污染治理项目中,累计治理水域面积达 500 亩左右,“这7个项目的水体在治理后均达到了三类水、四类水标准,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水体透明度立竿见影。”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兰江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