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都得戴N95:污染治理岂能“督察过后变本加厉”?

18.03.2021  16:31

  原标题:在家都得戴N95:污染治理岂能“督察过后变本加厉”?| 新京报快评

  “一年才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不能确保企业每时每刻都不排污”……在污染严重的情况下,这显然不应是相关部门对待当地重污染企业的应有态度。

▲环境污染资料图,图文无关。图/新京报网

  居民在家仍得戴N95,果蔬水稻林木被“”坏,这在贵州黔东南台江县经济开发区真实发生的情况。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记者走访发现,当地数家铅酸蓄电池及再生铅企业,疑似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周边村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柳杉、枇杷、橘子等树木大面积枯萎死亡,蔬菜、粮食腐烂减产甚至绝收。受访群众呼吁,强化经开区生产企业合规排放,同时开展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价,对造成的损害进行评估鉴定。

  在中央层面明确要求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观的背景下,当地竟然还出现居民在家戴N95、粮食绝收的情况,这实在不可思议。从报道配发的视频和图片看,很多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污染的严重,而村民的“污染大,空气是臭的”,也极具“画面感”。

  讽刺的是,早在2017年,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就已经指出当地的企业污染问题,而省里当时也提出了整改方案,但2018年11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开展“回头看”在台江县督察时发现,该地整改不力、敷衍应对,涉重污染企业管理混乱,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徒有其表,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重金属污染隐患突出。

  如今,3年多过去了,土壤、水污染问题逐渐减弱,但疑似大气污染的现象却正在加剧。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中提到的,当地的树木、蔬菜、粮食作物等枯死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也从未有相关人员到村里核实过村民的损失——这能叫整改成功?

  “整改了3年,整改了个寂寞”,有些人如是说。当地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也接到过工业园区周边村民反映大气污染问题,并根据群众反映的线索进行过数次督察整改,督促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加强环保监督,目前园区内各家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均达标。

  但无论是果蔬水稻林木被“”坏的现实,还是专家研判的“周边村寨柳杉、果树、蔬菜逐渐枯死符合二氧化硫污染特征,或与当地工业园区铅酸蓄电池、再生铅冶炼回收等重工业排放废气有关”的结论,都与“达标”二字相悖。

  耐人寻味的是,据黔东州生态环境局台江分局负责人介绍,他们每年一次的监督性监测虽采取不打招呼、暗访抽查的形式进行,每一期监测耗时3天,但作为监督机构,并不能确保企业每时每刻都不排污。

  暗访抽查挺好,但都被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了,污染情况还这么严重,一年才进行一次监督性监测,显然还不够。而“并不能确保企业每时每刻都不排污”,跟“向污染宣战”的铁腕治污预期也有差距。

  就目前看,有关监管人员有无失职、渎职情况,显然需要调查。而这背后,当地有没有摒弃“以牺牲环境换政绩”的观念,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值得追问。

  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容不得来虚的。督察过后变本加厉,就是搞整改“假动作”,也是跟绿色发展要求背道而驰。希望当地来一场“刮骨疗毒”,真正将治污提上日程,切忌走“宁可毒死,不能饿死”的路子。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