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大气污染 成都停止审批钢铁等高污染项目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吴忧)“今年1-9月,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2天,达标率59.3%。”10月30日上午,在成都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成都市环保局局长陈琳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报告成都市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亮出了上面的成绩单。根据这份报告,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步明显,但是形势依然严峻,未来任务非常艰巨。
进步明显:达标天数近6成 PM2.5下降16%
报告中提到,今年1-9月,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62天,达标率为59.3%。与2013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55天,达标率上升20.1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38.7%,PM10平均浓度下降17.7%,PM2.5平均浓度下降16%(达到省政府考核目标要求),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水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基本持平。
在污染天数的对比上,2014年1-9月污染天数为111天,而2013年同期为166天。其中,严重污染的天数在2014年1-9月只有7天,在2013年同期则有12天。
报告指出,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AQI指数)评价,2013年全年,成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达标)天数132天,优良率为36.2%。纳入国家考核的六项指标中,除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外,二氧化氮、PM10、PM2.5达标浓度均超标。2013年,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成都市空气质量排名第61位。
报告强调,取得上述的成绩,离不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4年,成都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面完善了工作体系,成立了以市长任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同时,强化了源头控制,严格落实环评制度;消减排污总量,转出和注销黄标车9669辆,报废机动车5.9万辆;加强监督管理,清理排查违法排污单位10235家,其中取缔“三无”企业3282家;强化了基础保障,从资金、科研、宣传方面予以加强。
形势严峻:距群众期望有差距 全国排名仍旧靠后
报告坦言,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目前成都市空气质量离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的要求、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全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还面临着不少困难。
报告表示,受盆地地理气象条件影响,成都市大气环境容量先天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成都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增加;春季全国浮尘天气和周边地区露天焚烧秸秆,造成成都市15天污染。所有这些因素,导致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尽管今年二氧化硫、PM10、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显著,但是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仍然靠后,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报告介绍,环保部《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只有海口、舟山、拉萨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新的标准,,空气质量达标率仅4.1%,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2012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因此,无论对成都市还是国内其他城市,以PM10和PM2.5为代表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都将是相当长一个时期内面临的最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明年任务:部分重污染项目退出 不再审批钢铁项目
报告中以专门章节对2015年工作打算作了介绍,表示将严格落实《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化、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为成都市逐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还市民一片蓝天作出新的贡献。
报告表示,2015年成都将严格环境准入,不再审批钢铁、水泥、焦炭、有色冶炼等高污染项目及燃煤电厂;对现有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及燃煤锅炉项目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同时,在2015年底前,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轮窑等各种土窑;力争2015年底前实现全市印染行业整体退出;未通过治理整合的混凝土搅拌站全部退出染成高速公路环线以内区域;2015年将淘汰郊区(市)县公务黄标车和2005年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
除此之外,成都市还将强化大气污染预警及应急处置,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污染气象数据交换和会商制度,对输入性重污染进行预测预警,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采取限产、停产等超常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快建设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和大气超级站二期工程,完善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