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走基层系列报道一:六大关键词 走出特色路子

03.03.2014  12:39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记者 丁一代陈伟)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作为当下各级党政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的要事大事,正在酒城泸州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江阳区作为泸州的地缘中心,在“走基层”活动中,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路子。即日起,本网将对江阳区“走基层”活动开展系列报道。

  江阳区“走基层”活动于2013年12月7日全面启动。活动中,江阳区委结合该区实际,提出了“以主动服务群众、强化社会治理”为主题,以实现“两零双百”(即干部“四风”反映零投诉、主动服务群众零距离、正当诉求办结“百分之百”、一般矛盾化解“百分之百”)为目标,突出解决民生诉求、帮扶困难群众、促进基层和谐稳定三大任务,力求收到四个“100%”(即机关党员干部100%参与、入户走访100%覆盖、查找问题100%建账、四级台账100%建立)效果,有效形成人往基层走、事在基层了的工作格局。今年1月29日,江阳区“三个三深化走基层活动”经验受到了泸州市委书记蒋辅义、市委副书记曹建国的肯定批示。

  近日,江阳区区委书记朱华就该区“走基层”活动有关情况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在采访中,朱华以六大“关键词”为切合点,为记者描述了一条严谨而又充满活力的“走基层”特色路子。

江阳区委书记朱华

   关键词之一:规矩

   定下“三条铁律”明方向

  为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江阳区委成立了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活动协调小组,抽调了8名优秀年轻干部组建了活动办公室,成立了6个由职能部门正科级领导干部任组长的指导组,通过主动参与、进度跟进、电话随访、定期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联系单位活动进展,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搞一阵风。

  2013年12月9日、17日,江阳区委先后召开了“走基层”活动动员会、推进会,对活动定下了三条“铁律”(即一律不得在街镇、村社区吃饭,一律不得要求街镇领导陪同走访,一律不得要求街镇上报走基层汇报材料),明确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的工作方向,即在按要求建好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四”要求(即逐级建成村社区明细账、镇街综合账、部门重点账、全区汇总账“四级台账”,做到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个清楚”,实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纠纷调解在基层、感情融洽在基层的“四个实效”),确保工作思路明晰、干有方向。

  各镇街(景区、园区)和区级部门也相应建立了党组织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全区上下有效形成了“一把手”牵头抓总、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之二:带头

   突出“三个一线”转作风

  领导干部一线带头示范。在联系领导市委副书记曹建国率领下,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全区36名县级干部主动深入联系点,紧绕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并对收集的350余个问题进行了逐一梳理、逐一建账和逐项落实。全区18个镇街、50多个部门的450余名科级领导积极行动,带着真情、带着建议、带着项目,带头深入基层走村入户、蹲点调研,带头下访寻问题解难题,带头落实惠民项目、办好民生实事。全区活动覆盖面、参与面均达100%。

  机关干部一线主动服务。在做好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活动、保质保量建好“三本台账”基础上,针对少数机关单位和干部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三不”问题,区委紧密结合“挂包帮”、“三联工程”、“双报到”等活动的开展,组织机关干部主动到村、社区“结亲戚”,与困难群众“手拉手”帮扶,促进党员干部作风大转变。全区开展送文化、法律、科技、政策下基层4720场次,结成联系帮扶对子1624对、投入资金1288.79万元。

  镇街干部一线扎根解难题。在全区创新推广“334” 驻村工作法,通过明确“三定”(定范围、定职责、定目标)要求、“三步”(把脉、会诊、开方)方法、“三个”规矩(即信息全程公示、工作排位通报、业绩捆绑考评制),着力解决了“谁来驻、干什么”、“怎样驻、如何抓”、“怎么管、谁监督”三个关键问题,实现镇街干部由“群众上来”向“干部下去”、由“上面想、上面说”向“下去听、下去办”的转变。活动中,区委明确要求镇街干部每周至少要用2天驻村蹲点,大学生村干部要“全天候”驻村工作,切实解决基层存在问题。目前,全区驻村干部共走访群众54396户、191231人次,形成问题解决方案5900余个,处置各类问题1760余件。

   关键词之三:落实

   用好“三本台账”抓推进

  分层建账。按照“村(社区)建明细账、镇街(景区)建综合账、区级部门建重点账、全区建汇总账”的“树状”建账思路,逐级分类建好民生诉求、困难群众、稳定工作三本台账。目前,共建成村(社区)明细账441套、镇街(景区)综合账18套、部门重点账72套、区级汇总账1套,全区台账做到了清晰明了、规范完整、查阅方便。

  公开晒账。借助镇街(景区)、村(社区)党务政务公开栏、LED、MAS系统等载体及时“”出台账5200余条,并利用LED显示屏即时公示活动推进情况,做到“既让群众一目了然,也让自己心中有数”,有效避免了群众诉求变成“包包账”问题。

  整改销账。坚持分级负责与限时办结相结合,对台账反映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即办、周办、月办的限时办结机制和单独办、联合办的责任落实机制,台账管理实现了责任主体、处置方式、办结时限“三个明确”。目前,全区台账共有即办件867件、周办件2515件、月办件4549件,联合办件2139件。现已办结2569件,限时办结率达100%。

   关键词之四:创新

   鲜活“三个载体”强服务

  推行“阳光政务”,着力实现“坐等办事”向“上门服务”转变。通过采取电子接访、领导接访、干部走访、开院坝会、手机信息互动“五线”方式“心连心”访民;对需要整改事项建立定责、定人、定时“实打实”整改;邀请辖区群众、服务对象、两代表一委员针对办理成效实施“面对面”评价,积极开展“马上办、办得好,阳光政务面对面”活动,有效解决了群众意见哪里来、群众诉求谁来办、怎样才能办得好问题,让群众的问题在家门口“马上办、办得好”。目前,全区已督办完成各类问题31项,窗口服务代办事项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提前办结率、群众评议满意率均达100%。

  开展党员“双报到”,着力实现“联系帮扶”向“主动服务”转变。结合“三联工程”、挂包帮等活动,积极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有力促使机关干部真正沉入基层、主动服务基层。“双报到”党组织和在职党员通过主动亮出身份,采取“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志愿服务项目认领方式,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目前,全区168个机关党组织、1272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与社区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辖区“两新”党组织结成对子216个,认领服务项目2445个,组建政策宣传、文明劝导、关爱陪护、就业培训等义工队伍257支,党组织和党员报到、参与服务率均达到了100%。

  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着力实现“工作认同”向“情感认同”转变。坚持“服务至上”工作理念,按照“有形化”、“见成效”工作思路,分农村、街道社区、机关事业、“两新”四类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充分发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作用,及时为群众提供便捷化、亲情化和常态化服务。在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中,区检察院开通“检务直通车”,组织党员寻访队,为群众提供上门司法服务;区纪委开展了《廉政走基层——清风作伴江阳行》廉洁文艺巡回演出;区委组织部组建远程教育流动服务队、深入村民聚居点、农村院坝播放党史教育、实用技术;区委办、区残联、区妇联、区总工会等部门开展了“暖冬”行动;区农林、畜牧、科技、卫生等部门党组织开展了科技进万家、文化进万家、卫生进万家等活动;大山坪街道打造了10分钟“邻里服务圈”、北城街道建立了“阳光议事会”等,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关键词之五:保障

   建强“三支队伍”促和谐

  建强社区网格员队伍。结合社区网格化建设,实行村居民小组长和网格员“一肩挑”,配齐配强1139名村民小组长、258名居民小组长,开展“地无缝隙、人无遗漏、时无盲点”的精细管理,较好地实现了信息第一时间在网格掌握、小问题第一时间在网格处理、小矛盾第一时间在网格化解。

  建强镇街司法队伍。按照“作风实、业务强”标准,着力加强镇街司法队伍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建设,学习借鉴“凤桥经验”,有效发挥其基层矛盾调处“第一防线”作用,收到了民事纠纷在镇街调处、群体事件在镇街化解、社会矛盾在镇街消除的实效。

  建强政法大调解队伍。积极整合政法、群工、司法、公安等工作力量,切实完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群策群力推动重大矛盾纠纷和信访疑难问题调处,较好地做到了矛盾不上交、信访不越级、问题不出区。

   关键词之六:服务

   建好“三个平台”增效果

  建好民生平台。切实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为基本内容的城乡救助机制,积极推动社会保险、新农合、农村低保全覆盖。2013年,全区实施民生工程89项,投入资金21.01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5.%;完成养老、工伤、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参保20.1万人次,拨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4.63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6.7万人,新增2.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6%;“暖冬”行动涉及对象6545人次、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价值303万元。

  建好服务平台。积极整合民生、社事、司法等部门职能,着力加强以“区政务服务中心、镇街便民服务大厅、村(社区)民事代办点”为骨架的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推动服务系列化、标准化、常态化。截止目前,全区共受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5.8万件,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建好调解平台。切实健全区、镇街、村(社区)、村(居)民小组矛盾化解“四级”大调解工作平台,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及涉稳隐患领导包案工作,群众初信、初访办结率达93.7%。

  “虽然我们在活动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少数单位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在开展“走基层”活动的精力上还需要进一步保证;一些群众反映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项目,短时间还无法彻底解决,需要上下联动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比较强烈,在如何帮助他们找到符合实际、产品适应市场需求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等等。”谈到目前面临的一些难点时,朱华说的很实在。

  对此,江阳区接下来的“走基层”活动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2月份,是“走基层”活动“对账解难题”阶段,要切实把深化“走基层”活动与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单位业务工作、推进重点民生工程统筹结合,切实做到工作推进和活动开展两不误、两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重点抓好三个工作:一要抓好梳理归类,对存在问题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二要上下联动,按照分级负责和限时办结要求,抓好问题解决,切实做到问题解决时限明确、责任明确;三要抓好统筹,要注重把走基层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把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切身利益问题作为单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行公开承诺、限时解决、集中办理,切实把搞教育和抓整改、办实事结合起来,以“真整改”、“真办事”取信于民。

  二是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区委指导组、目督办、效能办等将采取定期督查、突击检查、现场抽查、明查暗访等方式,真正走出去、沉下去,加强活动督促检查、确保不走过场、不吹“一阵风”,对活动推进差、取得效果差的单位要限期整改、吃“回锅肉”。

  三是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1月中旬,区委已经出台了《关于紧紧围绕“主动服务群众、强化社会治理”深化走基层活动的实施意见》,对工作目标、重点、步骤、要求等都作出了细化和明确,我们将围绕如何“主动服务群众、强化社会治理”这一主题积极探索创新,多从推动活动常态化、机制长效化上去思考,力求创出具有江阳特色的活动经验。

  四是进一步浓郁活动氛围。我们将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载体,特别是依靠在座各位的鼎力宣传,积极宣传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解决群众所急所盼、做好事办实事的感人事例,宣传各单位创新推进“走基层”活动的经验做法,用先进典型引领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