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区土地流转:流出新农业,转出新农民

31.07.2014  12:00

   四川在线消息(徐晋 记者 丁一) 大暑时节已至,来到江阳区通滩镇国光村,村民苏代光笑呵呵,“开春政府就派技术人员下乡指导,加上党员助农志愿队,今天春播与夏耕非常顺利!”“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收成估计会不错吧”“肯定的!其实最关键还是党和政府的土地流转好政策!

   流出新农业:新型农业崛起 特色产业显现

  走进江阳区丹林镇新引进的许世全农业公司,许世全很高兴地给我们介绍,“今年连片流转了近300亩,种植大棚水果,预计收入达120万元。”同样在丹林镇,另外一家新引进的四川方山林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连片流转了117亩种植向日葵,预计收入达80万元。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筹指导,丹林镇高度重视土地流转规模发展经营,鼓励农民离地经营创业,按照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进行优化配置,坚持多种形式促进土地流转,转包和出租形式流转的面积分别为田 3341亩和土1848亩。通过土地流转,不仅解决了农村有人无地种和有地无人种的矛盾,同时,实行适度规模集约经营后,业主普遍采用先进生产技术,运用机械化设备,推行企业化管理,培育产品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江阳区积极探索农村经营新机制,一方面土地流转促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有效地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外出打工月收入约在1800—2200元之间,年收入普遍达1.2万以上,农民一手拿薪金一手拿租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土地经营权向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基地,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

2012年12月12日江阳区在全市各区县率先召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暨强村并组换届动员大会

   流出新农民:农民变工人、农田变农庄

  “走,去摘草莓,哇,个大又新鲜”我们随着几个从泸州城里来的小姑娘走进江阳区况场镇红山堡村的现代农业观光标准示范园大棚,“每天的来客络绎不绝,特别是周末。转型做一个‘新型农民’,我很自豪!”这里的“主人”任彬说。

  任彬原本从事起了花卉苗木销售,并成立了泸州西景环艺园林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花卉苗木销售等。一个公司老总,是怎么投身农村的呢?原来,2010年10月,任彬在江阳区政府、华阳街道和况场镇的支持下,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起了400余个大棚,并成立了江阳区大佛岩蔬果专业合作社。任彬承诺,流转给他土地的农民,可以优先加入合作社,并在合作社打工。

新型”农民任彬与他的现代农业观光标准示范园大棚

  据悉,为了扶持这个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江阳区政府目前已投资50多万元用于灭虫灯的安装。华阳街道、况场镇修通了乡村水泥公路,开通了329路城乡公交。待农业观光园建成验收合格后,江阳区政府还将给予农业观光园各类扶持资金400多万元。

  在各种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任彬目前已投入1700多万元,在华阳街道西岸村和况场镇红山堡村、况丰村流转1300多亩土地,错时种植蔬菜、草莓等,产值达1500多万元,并且带动300多名农民实现就业。

  同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况场。“土地流转给业主种植雪茄烟叶,留守村民变身 “产业工人”按时上下班,拿着工资。”江阳区江北镇镇长马英告诉记者,“烟叶基地从拌土、育苗、移栽、搭大棚、管理、收割等,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手,这些工人都是周边的农民。一季烟叶种植下来,一对夫妻在基地打工这5个月时间,至少要收入3万多元,3亩土地租给业主的租金是2400元,收入比往年多了2万元。”如今,随着今年试种的几百亩雪茄烟叶一举获得成功,江北镇越来越多的村民将会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在家门口挣钱的梦想。

   创造新天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江阳区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推进土地“双挂钩”项目为主要载体,探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江阳区农工办主任朱蔺坚说道。“2013年,江阳区启动“双挂钩”重点项目2个,拟整理农村建设用地达702.99亩、723.46亩,在增减挂钩方案制定和实施中,江阳区始终坚持将土地开发增值形成的“级差地租”收益,大部分反哺给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利用建设园区的契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由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措施将促进土地流转,大大加快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使许多农民可以获得非农就业的机会,丰富收入结构,获取租金、分红和务工等收入,将为今后农民的持续增收创造条件。”

  民意为先,在土地流转中,江阳区高度重视农民意愿,让农民享受到土地挂钩工作的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坚持群众参与,以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坚持让利于民,制定优惠政策,征地补偿分配、置换标准制定、房屋测量、房型选择等环节,让农民自主选择、自主决策。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实施公示制度,让老百姓充分参与到挂钩试点工作中。

  民权为重,以确权为前提,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权属的调整意见。在项目实施中,当涉及到拆迁房屋面积的丈量时,乡镇政府为确保公平公正,特意邀请了本村内有权威的老者做为公证人。而且,政府干部、村组干部、公证人、农户当事人必须全部在场才能在补偿协议上签字。这种做法较好地界定了各农户的房屋产权面积,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产权纠纷。另一方面,对于拆迁复垦后新增的耕地,也完全交由原村民小组自由分配和使用,区政府不做任何强制性的要求。

  民生为本。江阳区把探索土地流转玉创新农地经营方式相结合,增加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农民搬迁完成后,及时协调资金对宅基地和废弃工矿整理复垦,确保耕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到达占补平衡。同时还积极探索集体土地使用模式,复垦出来的耕地归村集体,用于建设温室大棚,并且建立农业合作社,以公司加农户模式,发展高效农业,使农民持有股份,成为股民,按股份分红。土地流转集中到“大户”,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每年收益按比例交纳给村集体,统一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