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江阳区区委书记:优势引领三化联动 全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示范区

12.05.2014  11:29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丁一 代陈伟) 江阳区地处中国酒城主城区,是泸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幅员面积649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位列第12位,连续4年保持全省63个丘陵县区第1位。

  近年来,江阳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省委“三大发展战略”,依托得天独厚的酿酒传统、气候条件、白酒品牌和人才优势,重点发展白酒产业,促进优势产业升级,引领三化联动,夯实底部基础,全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示范区。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98元,酒业销售收入突破150亿元,税收占全区的40%,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80%。

  江阳区作为酒城泸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的中心,在县域经济未来发展中该有着怎样的发展思路,在构建全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将扮演怎样的角色?日前,四川在线记者就有关问题专访了江阳区区委书记朱华。

江阳区区委书记朱华

   四川在线:朱书记,你好!江阳区在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商贸领域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泸州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影响。而江阳区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综合能力的强劲体现,为我们充分展现出了其良好的势头。那么,就经济发展而言,江阳区将以什么为支撑,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子?

   朱华: 白酒产业是泸州的支柱产业,对于江阳区而言,尤为明显,白酒产业的发展将深刻影响着江阳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将坚定优势优先,继续做强做优白酒产业。虽然当前白酒产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但我们将积极应对,着力保障全区酒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夯实基础。加大支持力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政府担保贷款扶持,额度可达到4500万元;每年划拨200万元充实酒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重点酒企贷款贴息;新建窖池投产后每口补助1000元。帮助酒企练好“内功”,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小瓶酒、低度酒等新品种,拓展中低端市场,高端饱和低端补,保障持续增长。合理调控产能扩建,新增现代白酒包装生产线15条,储酒能力3万吨。完善酒企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停产整顿4家。规划建设固态酿酒文化产业园,弘扬和传承泸酒文化,提升泸酒地理标志内涵,打造主营品牌100余个。实施龙头带动,构建起泸州老窖为塔尖、“小巨人”企业为塔身、原酒生产企业群为塔基的白酒产业梯次发展“金字塔”。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1万亩,入驻企业115家,年产值280亿元,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除泸州老窖外,全区发展酒类企业282家,其中省市“小巨人”企业6家。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资料图)

  二是完善功能。按照“集中、集约、集群”思路,在区域内集中建设“三中心一平台”,即全国唯一一个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专用高粱研发中心和酒类产品期货现货交易平台。不断提升酒业配套功能,促进酒业从生产到销售标准化、规范化。

  三是做长链条。发展配套产业,实现产业联合协作,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玻瓶生产、制盖、酒盒加工及印刷等包材企业72家,产值3年增长5倍。海普制盖、丽鹏制盖、深圳裕同等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种类最全的酒类包材生产基地。“首位研发检测—前端酿酒生产—中端包装营销—后端会展交易—末端物流运输”的全链条式业态基本成型。